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杂谈  >    内容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作者:胡谢骅|文章出处:网络|更新时间:2007-12-18

 

 

在企业界传播教授NLP,经常有学员问我:“NLP的精神及原则是什么?”我就在这里给许多关心NLP的学员,更给广大希望不断提升生活品质和企业团队绩效的朋友一点参考。

我从1994年初接触并学习NLP,就引发了我对生命(身、心、灵)能量科学运作的极大兴趣。

十多年间,我经历了人生的许多风风雨雨,有欢笑、有泪水、有激情、有徘徊……,总之,身体力行感悟良多……,这本书的理论就融合了来自生活的启示并汲取了NLP和中国古代的智慧而成。

NLP是研究人类主观经验的学科(在随后部分,我将介绍“什么是NLP”),它提出了许多“假设”作为前提。

什么叫做“前提假设”呢?

比方说,你为什么不担心这个房间的天花板就要掉下来?你为什么不担心当你翻到下一页的时候,这本书就要爆炸了(假设书中藏有炸弹)?为什么你不担心这个房间里的空调正在排出无色无味的毒气?

因为你知道,凭你的经验,它们是不会发生的。面对这一切你似乎具有一种很确定的感觉,这种确定的感觉其实就是你的信念。

而信念未必就是真正的真理,你同意吗?天花板未必永远不会掉下来,因为外面的世界里发生过很多天花板掉下来砸伤人的事件。同样,“书本爆炸”、“空调毒气”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都曾出现过的事实,“911事件”已经让我们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信念只能称之为“前提假设”。

在我们的大脑中,类似的前提假设有多少条呢?答案是以“百万”为单位的!事实上,正是这些形形色色不同的前提假设才造就了人们彼此之间不同的人生观。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头脑当中有数以百万计的前提假设存在,这些前提假设指导或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那么这些前提假设是从何而来呢?根据研究发现,前提假设可由五个部分产生。

第一个部分乃是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例如:小时候看见烧红的铁,很好奇,摸了一下,结果被烫伤了,由此得出一个前提假设:烧红的铁不能摸。

还有一些是观察他人的经历产生的,例如:某个同学在上课时私下看“小人书”,被老师发现,罚站面壁。看到这个现象,由此你就明白这种行为在上课时是不可以做的。

前提假设的第三个来源是接受老师、父母等自己所信任之人的灌输和教育。例如:从小父母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要提防着点。所以我们长大以后,看到陌生人就小心翼翼的有防备心理。另外还有什么诸如“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年轻人不可太幻想,要脚踏实地务实一点”等等。这些我们所被灌输的前提假设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不一定吧。

前提假设的另一个来源是经由知识和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就像你正在阅读这本书,或者去上一个课程,透过这些知识开始引发你自我思考,并做出总结,产生了新的前提假设。不是吗?

除了这四个方面的来源,前提假设还可以由我们主动地产生。那就是经由自我确认(Self-affirm)产生或加强新的前提假设(我曾经在我早期的一本书《把快乐还给自己》中讲过自我确认的方法)。

觉得自己能做到或不能做到,其实只在一念(前提假设)之间!

既然是前提假设,就不必是真实的,NLP也从不宣称它们是真实的。这一点与我们的常规思维有较大的出入。

NLP所要问的问题不是“它们是不是真的?”而是“它们会不会产生效果?”也就是说,你假设它们是真的,并按这些假设去行动,而注意所得到的效果是不是你所想要的。

在这里呢?我想问你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生的幸福快乐归根究是一种道理还是一种效果?

对了,幸福快乐本身是一种效果!而不是道理!

建立道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效果,你说是吗?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人遵循了某些道理却反倒失去了效果的现象?

我相信你会说:“有的”。因为我们确实在生活中碰到好多这样的例子。

有一次我受邀请去沈阳演讲,各位都知道东北人个性很豪爽又很好客,所以他们对我非常的热情。中午特别请我去一家特色餐厅吃饭。

这家餐厅最大的特色菜是“手抓羊羔肉”,他们都说味道非常好,可是我平时的饮食习惯是以素食为主,并不喜欢大鱼大肉。所以这道“特色菜”,对我来说却是一项苦差事,因为不好意思打击他们对我的热情,于是我不得不忍着油腻咽下大块大块的“羊羔肉”。

他们还一定要我喝酒,他们说:有朋自远方来,怎能不喝酒呢?否则他们就觉得没有尽到地主之宜了。

他们还有许多让你无法拒绝的“酒令”,而我平时很少喝酒,酒量自然不好,又不精于“酒令”。最后我喝得满脸通红,又吃了很多他们不断夹到我碗里的“羊羔肉”,感觉满肚子一阵阵的油腻,很不舒服。而他们却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做得很有“道理”,终于尽到“地主之宜”了。

可是亲爱的朋友,你觉得有效果吗?其实他们只要请我吃一些蔬菜素果之类,就可以让我吃得很舒服,真正地尽到了地主之宜的效果,你说是吗?当然,他们的动机是非常善意的,可是好心往往也会做错事。

后来,我在当天演讲的课程中提到了“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的概念。之后第二次去沈阳,他们就请我去当地的另一家特色饭店,我还记得那家店的名字叫做“小背篓”,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野生蘑菇蔬菜,这都是我最爱吃的。那一天,也是我吃得最有效果的一天!

假如你是一位女性读者,现在假设历史倒退1000年,回到封建社会,而你要做一位成功的女人、被社会所认同的好女人,请问你需要做到一些什么样的道理吗?对了,“三从四德”,最好还要立很多“牌坊”,叫“贞节牌坊”,对吧?

不过,“三从四德”做得越好的人、“贞节牌坊”立得越多的人,她的人生就一定是幸福快乐的吗?相反,我倒是经常从一些历史和小说中了解到有关于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叫《庭院里的女人》?这里面讲述的也是封建社会套在妇女头上的很多所谓的“道理”,最后电影中的女主角终于冲破传统道理,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

时代在不断地前进发展,许多所谓的“道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曾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我相信他老人家所说的也是让我们去追求效果,而不是在那里穷争道理。你说是吗?

假如有一只猫,它的毛色很漂亮又念过MBA,可是却不会抓老鼠。你能说这是一只好猫吗?相反,如果有另一只猫,毛色不怎么样,腿还有点瘸,可是它很会抓老鼠,它就是好猫。

我在企业管理咨询工作中接触到的许多企业,其中也不难发现很多“有道理”却没效果的管理制度或方式。

有一次,我去某个知名的大型国有企业做内训。从一楼到六楼会议室,一路上我看到了林林种种各种各样的科室名称,例如:设备一科、设备二科、动力三科、总务六科、厂办一室、厂办二室、支部办公室……,其中工会办公室,还分工会一室、工会二室……,还有团部办公室……,如果是在外资企业中,你看得到这些现象吗?我不禁好奇地问厂长秘书张先生:“这些的科室是做什么用的?”然后,他向我讲了一大通“道理”。后来我了解到:这家企业员工八月份的工资,拖到了十一月份还没发。难怪他们请我来“安抚民心”。

到了六楼会议室,我开始讲课了。在课程中,需要做个小活动来互动一下。所以,我就对他们说:“请同学们站起来,把椅子搬到一边,让我们来做个活动。”只见那群学员坐在那里却不动,不一会儿,后面有一位学员举手说:“报告胡老师,我们的椅子搬不动。”我低头一看,原来他们的椅子就象电影院的椅子一样,是焊在地上固定的!当然搬不动,所以活动也没做成。

课后,我问他们人事科的王主任:“为什么把椅子做成固定的?”他很得意地告诉我:“胡老师,这个您就有所不知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

他的回答,各位读者,您看到什么问题了吗?——典型的为管理而管理,或者叫做为“道理”而管理。可是,管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管理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获得我们想要的效果,而不是为了“便于管理”。

这几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都在向西方人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可是你知道吗?西方人却正在研究我们东方的经营管理思想。他们在研究我们的《周易》还有《孙子兵法》等等。确实,以自然为导师的东方文化更为博大精深而奥秘无穷。

在《老子》《道德经》中倡导“无为”。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在英文中“无”就是“Nothing”,表示什么都没有。而在中文中,“无”的古文解释为“看不见的有”,所以“无为”就变成了“看不见的有为”。

我们现代的管理不是也强调“没有管理的管理才是最高境界的管理”吗?让每个员工都焕发出“我要做”的态度,而不是“要我做”的态度。你说这样是不是更好呢?而这一切都需要管理者化管理为无形,去获得真正要的效果,不再为管理而管理,正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这里,我请你认真检视一下,在你的生活或工作当中,有哪一些是属于有道理却没有效果的事情,请你把它写下来,以便于你着手去改变它。

例如:

继续一个“有道理”但没有效果的工作……

维持一段“有道理”但没有效果的婚姻或爱情……

重复着某个“有道理”但没效果的沟通方式……

重复着某个“有道理”但没效果的行为方式……

重复着某个“有道理”但没效果的思维方式……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别忘了人生的幸福快乐本身就是一种效果!

世界上各门各派和不同的宗教都有他们各自的主张、道理或真理,究竟哪一个是真正的真理呢?我们大可不必在这里争得面红耳赤,只要思考一下:这个道理(真理)可不可以带来我们想要的效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去做它;如果是否定的,那就要好好来研究一下这个“道理”是否真的“有道理”。

我在上学的时候很喜欢辩论演讲,对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等,总是跟同学们争论个没完,最后我舌战群儒——终于争赢了,同时我却发现:虽然在道理上,我赢了,但是他们却都不愿意理我了!结果,我不仅没有获得争赢的成就感,而且在心里注入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回想一下,我真正要的效果不是“争赢”而是“友情”!所以,下次你若跟某人陷入一场争论当中,别忘了提醒一下自己:喂!你要争赢呢?还是要快乐?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道理最终也是为效果服务的,你说是吗?没有效果的道理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提醒你:尽管大胆地去追求人生的各种效果吧,你不必担心有没有道理,当你做某件事情很有效果的时候,你同时也会符合某种道理!不要让道理的条条框框束缚了你的思维,也就是说:有效果的同时也一定会有道理!

如果你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这个前提假设,你的人生将会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获得更好的人生效果!

所以在企业培训与咨询工作中,我时常提醒我的工作伙伴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个认知。亲爱的读者朋友,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祝你成为一个不讲“道理”,但讲效果的人!去创造你想要的最佳绩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