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基本概念  >    内容

NLP科普 | 醒醒吧,别再自己骗自己了

作者:凰兮|文章出处:智慧行|更新时间:2022-10-11

  01

  现代人总喜欢在朋友圈立Flag,这个说假期要减肥5斤,那个说要闭关考研……

  然而,除了个别人真真正正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更多人则是半途而废。

  朋友阿喜就是其中一员,约莫半年前,她参与了一个持续一年的晨跑活动,刚开始几个星期,每天都在朋友圈里打卡,还挺励志的。

  可是两个月后,她的打卡变得断断续续;半年后再看,发现她已经中断了很久。一问得知,起初是忙,后来是懒得动了,最后直接放弃。

  你能说她不努力么?起码曾经努力过。

  只能说“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实在是人之常情。

  毕竟相比起那些,看似每天都在朋友圈打卡读了几本书,实则一页都没有翻过的人,阿喜至少真的跑了几个星期。

  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不够努力,而是你不努力,还装出很努力的样子。

  欺骗别人,顶多产生些许误会;可若是欺骗自己,却会影响一生。

  02

  广府地区有句俗语:“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可让他亲自动手却一事无成,一般形容一个人眼高手低,自打嘴巴。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了?

  总说自己是干大事的人,别人的工作没前途,但过几年再看,后者却稳稳超越前者;

  爱好在饭桌上指点江山,可问他究竟做成了什么,他却辩解只是“缺个机会”;

  人前吹嘘自己有多厉害,结果只是表面光鲜,私底下可能袜子都是破洞的;

  ……

  在心理学上,类似自欺欺人的套路,又称之为“合理化”

  欺骗别人,我们一般很容易就会意识到;而对自己的欺骗,往往难以觉察。

  25年心理学导师黄启团先生在《NLP专业执行师》的课堂上,曾提到3种典型的“合理化”模式:

  1、“酸葡萄”式: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一寓言故事,大家应该都曾听过过,这种模式这是引申自该寓言。

  人也一样,当自己设定的目标、追求的梦想、渴求的事物……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无法得到的时候,就会对这些东西进行贬抑和打击。

  比如有人想考公务员,但考了几次都考不上,可能就会说公务员就是拿着死工资,一眼就望到尽头,没有意思,贬低这份工作,放大缺点,而无视了优势。

  2、“甜柠檬”式:

  狐狸吃不到葡萄,肚子又饿了,怎么办?只好摘柠檬充饥。柠檬明明是又酸又涩,但别人一旦取笑,狐狸就说柠檬是甜的。

  当一个人没有办法得到想要的/更好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东西,自己所做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我们的一种防卫机制,去放大已拥有事物的优点,以此缓解和减少得不到更好的东西的痛苦和失落。

  比如明明996很辛苦,向往着955,可别人一提起,打工人往往会梗着脖子说:“996是福报,你想赚更多钱都没有机会。”

  3、推卸责任式:

  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的缺点或者失败的责任,推到其他人或环境上,而自己则是“心安理得”、“坦然”地面对这些。

  比如某人说要一天读完一本书,可好几天都没翻一页,问他就说是“突然有人找”“阳光太刺眼”……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03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下定决心、写好计划,要如何减肥、戒烟、运动、学习……就差没竖起3个指头对天发誓。

  可结果呢?

  不说全都半途而废,至少大部分都没有兑现这些承诺。

  正如心理作家黄启团先生所说:人们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没有人乐意承认自己有错,所以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某个目标,哪怕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他总会给自己找理由开脱,包括但不限于指责他人、埋怨环境……进行自我欺骗,从而减少焦虑,避免自尊受挫。

  其实,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说谎”是人类的本能。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学会伪装,以此躲避猛兽的袭击。当伪装用在语言上,就成了说谎。

  这一行为本身没有对错,在面对危险时,甚至可以救命。可如果滥用这种本能,将所有的失败、挫折统统合理化,那么你会累死的。

  就像一个职业运动员,虽说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总不能24小时都在运动。

  任何行为都会消耗能量,欺骗自己也是会大量消耗你的能量。

  一个谎言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饰,谁的精力能经得起它的消耗呢?

  只有当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合理化”的存在,并且坦然地承认它,如此,消耗你生命能量的伪装才会慢慢停止。

  而当你的生命能量不再被牵扯,有了更多的余地,你就可以把它们用在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活出一番美好的人生。

  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觉察我们生命中,是否存在“自己骗自己”的情况,好么?

  如果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如果没有,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祝福。

  关注我们,将持续为你分享更多实用心理学干货~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