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NLP与领导力"强调,随时以"活生生、清清楚楚"的觉察力,面对部属、面对所有的人、面对事物,而不是以自己既有的刻板印象来"领导"。从这个角度而言,"NLP与领导力"就是一种以"创意"为基础的"领导力"。
◎创意的来源
谈到"创意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有人说:"创意来自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及对需求的探求。"持这种看法的人,强调"需要"是发明之母,发掘一项需求,往往就是完成发明的一半。另外,他们也强调"敏感性",事实上,问题无所不在,只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我们就能找到很多"问题",也就有发现很多"需要、希望"的机会。
简言之,他们认为:只要留心自己或人们有"不方便、危险、厌烦、乏味、花费、耗时、抱怨、怕、不确定感、怀疑、不安全、不健康、不舒适、不愉悦、痛苦…"等感觉,或有期待"提升生产力、竞争力、品质,追求比现在更好或不一样…"等动机,我们就可以据以引发创意。
也有人说:"创意应该来自:百分之七十的努力与经验;百分之二十特立独行的认知与勇气;以及最后百分之十的灵光一闪。"大部份人谈到创意,常将焦点放在那百分之十的灵光一闪。
持这种看法的人,强调创意来源有三阶段,尤其是"平时的努力与经验",如果没有长期在工作的浸没,就难以掌握通则与常规,就难以产生特立独行的认知与勇气。其次,强调特立独行的"认知与勇气",如果没有驱使自己另类思考的勇气,就难以逼出那灵光一闪。最后才是"灵光爆破"的一刻,没有前面那百分之九十的基础,即使突然冒出东西来,闪归闪,顶多只是天马行空的念头,算不上真正的创意。
另外,还有人说:"Feeling就是创意的泉源!"
"水平思考"大师爱德华·德·波诺(EdwarddeBono)就是这么认为。"Feeling"就是"感觉"、"直觉"。也有人更进一步强调:"Feeling来自Care。""Care"就是"关心"、"关怀"。
谈到"Care",日本人就常举松下幸之助发展"双电源插座灯泡座"的经过。二次大战之前,日本人家里的照明,多是从天花板垂下一长节电线,电线的尾端有一个灯泡座,老式电灯泡就锁在灯泡座上,上面经常还有一个聚光的灯罩,灯泡座的侧面附有一个电源插座,这个电源插座就是家中使用其它电气用品时的唯一电力来源。
有一天,松下先生走在街上,看到一对夫妇,太太要用电熨斗烫衣服,先生因天气热要吹电扇,但是,家里就只有那么一个电源插座,因此,夫妻俩就当街吵起来了。
松下先生很关心:"很多家庭都在为电源插座不足吵架吗?"由于这样的一个关心,为了解决人们这类的困扰,松下先生研发出"双电源插座灯泡座",也就是松下(Panasonic前身)的畅销创业产品。
"NLP与领导力"对"创意"的假设前提
"NLP与领导力"对"创意"的假设前提是:"创意是人人的本能,只要自己愿意、想要,就能够有创意。"所谓"创意",简单说,不外是"tobedifferent、tobebetter、tobebetter&different"(不同、更好、既更好且不同)。
前面提过,"NLP与领导力"强调"随时以活生生、清清楚楚的觉察力,面对部属、面对所有的人、面对事情",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随时都在变",人事物都在变,部属当然也在变,只要我们随时以"活生生、清清楚楚的觉察力",面对随时在变化的人事物,我们怎么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想法、做法?这不就是"创意"的过程吗?而且,以这样的态度面对部属、执行职务…,所产生的创意,还将是"Real&Live"(实际且活生生的),更可能像连珠炮一样、一连串的"tobedifferent、tobebetter、tobebetter&different"想法与做法,直到达成目标。
而且,不同于只谈"观念、概念"的课程,"NLP与领导力"的各种技巧,对于"对问题的度敏感性、对需求的探求"、"工作的投入、经验的精华淬练、特立独行的认知与勇气、灵光的发生"、"Feeling、Care",都有实际可操作的方法。
◎现代企业需要"创意"
回顾过去人类发展历史,从上古原始时代到现今21世纪,不论是食、衣、住、行、育、乐,或是政治、经济、文化…,人类文明进步史,可以说是"人类不断以新的方式,克服威胁和困难,追求更好生活、实现理想"的记录;时至今日,人类还是不曾间断这方面的努力。可以说:"创意是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没有创意就没有进步。"
现代企业所面对的课题,更是前所未有地层出不穷,就像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M.Christensen)提醒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创造与破坏的商业战争,无时无刻都在发生,没有创新,别人就会以新模式来攻击,企业是否居主动,端视能否创新。"甚至,他还很坚定地说:"不创新即死!"
◎"领导"需要"创意"
季辛吉担任美国国务卿时,手下一位幕僚提出一份企划,他看也未看,就摆进抽屉,一个星期之后,幕僚来问他,对那份企划有什么指示,季辛吉就问:"这份企划你自己认为非常满意吗?"该幕僚回答:"不是很满意!"季辛吉就把企划书原封不动地退回重写。
幕僚第二次提出企划,季辛吉还是看都没看,就摆进抽屉,又是一个星期,幕僚又来问他,对那份企划有何指示,季辛吉反问:"你自己认为,这份企划都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了吗?"该幕僚回答:"有!"季辛吉再把企划书退回重写。
幕僚第三次提出企划,季辛吉还是看都没看一眼,就扔进抽屉,又过一个星期,幕僚又来问他对那份企划的指示,季辛吉还是老话一句:"你自己认为,这份企划已经非常完美,自己非常满意了吗?"幕僚坚定地回答:"是的!我认为这是一份杰作!"季辛吉这才把那份企划书拿出来研究。
有一位朋友知道后,颇为认同季辛吉的做法,恰巧,他的部属也提了一份企划给他,他就依样画葫芦,随口就问:"这份企划你自己认为非常满意了吗?"没想到,他这位属下也读过季辛吉的这本书,知道他在模仿季辛吉,所以,就很坚定地回答:"是的!我认为这是一份杰作!"我这位朋友自然得不到季辛吉的效果了。
企业需要创新,主管带领部属也需要创意,如果一味地只以过去的经验处理新课题,实在非常危险;有人比喻这种状况就像"在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的羊肠小道高速前进的车子,司机竟然只看着后视镜"。
摘自:总裁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