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应用  >    内容

NLP与领导第83讲:维琴尼亚•萨提尔的工作型态

作者:张修哲|文章出处:总裁学苑|更新时间:2008-01-30


  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大师的十六种工作型态,除了"着重现在、当下的反应及未来的意向"之外,还有"从个案身上发现正向意图"。

  我们习惯以自己认为有益的、对的、甚至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想法",告诉、劝告、指导、要求、责备、训诫…对方,可惜的是,我们却常常得不到理想的结果,问题到底出在那里?我们这样的做法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自己真正的"想法",对自己而言,经常拥有非常奇妙、甚至大到难以想象的影响力,别人告诉我们的"想法",如果得不到我们真正的认同、共鸣,其实不会产生什么动力。

  再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我们一定需要对方接受我们认为有益的、想要的、对的"想法"吗?难道我们"不相信"对方也有好的、对的"想法"吗?维琴尼亚·萨提尔大师自始至终,她深信不疑信,每个人,就算是深陷困境的"个案",都会有"正向意图",而且,在她协助的那么多案例,不论多严重的个案,也没有例外的。

  所谓的"正向意图","NLP"有非常清楚的概念,它一定是"多赢"的,对企业而言,"多赢"就是对公司、对自己、对顾客、对同仁、对社会都好的想法就是"多赢",就是"正向意图"。企业主管面对部属,如果多从部属身上发现部属的"正向意图",然后,协助部属实现"他自己的正向意图",是否将比告诉、指导、要求、劝导、责备、训诫…部属,效果大呢?

  我们再来谈维吉尼尔.萨提尔大师的另一项工作型态:"从不抱怨、从不指责"。

  我经常看到很多人,为对方做了很多事、出了很多力,但是,却也同时很卖力地"抱怨、指责"对方,结果,弄得对方不但不领情,甚至关系搞得很糟糕,为什么会如此"好心不得好报"呢?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下,当有人对我们"抱怨、指责"的时候,如果,我们对对方的信赖程度够,或者我们的心理能量够,我们便可能欣然接纳对方的观点,或反省自己所做所为,或有效地与对方互动;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受到对方"抱怨、指责"的背后,意涵了:他对我错、他不认同我、他否定我、他厌烦我、他指责我…,甚至,可能解读成:他在攻击我、他不了解我、他想要我服从他、他归咎于我…。这样的状况,我们和对方的"心理距离"不就越拉越远了吗?

  再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当我们"抱怨、指责"对方的时候,我们内心是什么样的想法、情绪呢?我们是不是开始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的EQ是不是开始下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如何能真正了解对方?我们"抱怨、指责"对方,到底是"善意"地对待对方呢?还是在纾解自己内心的情绪呢?

  维琴尼亚·萨提尔大师面对"个案",她"从不抱怨、从不指责""个案",这么做,让她和"个案"之间"心理距离"不致于拉远,以致影响效果。

  企业主管与部属互动时,如果尽可能少"抱怨"与"指责",多真正了解部属,多拉近和部属的心理距离,保持自己的EQ,您觉得对"领导"会有帮助吗?

摘自:总裁学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