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应用  >    内容

互动讨论的发表主题(十一)--引导个案类似激励部属--NLP与领导第120讲

作者:张修哲|文章出处:总裁学苑|更新时间:2008-02-22


  探索过"生理层次内涵",接下来自然就是探索"行为层次内涵"。我在发展"NLP与领导力"技术时,我认为"心理谘商"工作者有他们的做法、语言和工作特性,企业主管也有他们的做法、语言和工作特性,学习"NLP与领导力",如果,直接采用"心理谘商师"的模式,不但,学习者费时费力,也不容易马上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而且,学习后,回到工作岗位,职场中的部属、同仁,对于"心理谘商"模式,也很容易感到突兀,甚至以异类的眼光看待他。

  我发展"NLP与领导力"技术的定位,就是提供企业主管使用,所以,我就刻意将它发展成与一般的"心理谘商"做法不同,尽量和企业主管平时的工作特性、所用的语言相结合。

  以我的经验来看,企业主管平时带领部属的做法、模式,其实有很多都是很好的资源,学习"NLP与领导力"技术,放弃这些资源,实在不必要,甚至还可说是浪费。

  企业主管平时的做法、模式结合,不但提升了企业主管学习"NLP与领导力"的效率,也能快速地与企业主管本来就有的经验、资源结合,实际应用时,更可以比较自然流畅,比较不会被排斥。比如说,在"引导"个案时的做法,和"心理谘商师"的模式差异就很大,倒是和主管在"激励部属"时的做法非常类似。它非常灵活、非常富于变化,常随着不同的主题,个案不同的"人格特质",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有时单刀直入,有时间接启发,有时则体谅关怀…;也经常看个案当时的心态、意愿,有时采取赞赏,有时则应用激将,有时以退为进,有时则适度透漏引导…。

  虽然,引导的成效有时进展快速,有时进度缓慢,只要个案自己不放弃,我总是锲而不舍,不断因应情境及个案的状况而调整做法。不过,不管引导的过程如何,我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有一个小故事经常会在我的内心浮现,那是上个世纪初:有一位二十多岁、原本学的是工业工程(IE)的年轻人,他写了一本中篇小说--《穷人》,投到当时很有名的《祖国纪事》杂志。

  杂志编辑部的两位编辑"格刹罗维奇"和"涅克拉索夫",看过这篇小说之后,爱不释手,既感动又兴奋,他们就将它推荐给当时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他们非常兴奋又激动地对"别林斯基"说:"新的果戈理出现了!新的果戈理出现了!""别林斯基"心里想:"新的果戈理那会这么容易就出现?"但是,当他开始一页一页地阅读《穷人》这篇小说的手稿,心情就越来越激动,他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编按:果戈理(1809-1852),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家)

  当他看到最后一字之后,身不由己地就立刻动身拜访这位名不见经传、年轻的作者。一见到面,"别林斯基"热泪盈眶、紧紧地抱住这位年轻人,不断地告诉年轻人:"您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您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这位原本个性孤僻、内向的年轻人,感动得不知怎么开口,但是,他心里却坚决地告诉自己:"他们是文艺界非常了不起的人!他们是多么好的人!我一定要无愧于他们的赞美!我要努力!我一定要成为有才华的人!我一定要成为有才华的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的"杜思妥耶夫斯基"。当我引导个案时,我总希望自己能够效法"格刹罗维奇"、"涅克拉索夫"或"别林斯基",发现个案的珍贵天赋,衷心欣赏他,诚心赞赏他,期望能对他的发展有所助益,甚至,期望能因此而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

  面对"乙个案"的引导,前几次的经验,他都希望我为他"详细说明",我怕他产生"依赖",或者导致他"放弃自我省察、自主思考、未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所以,我就先发制人,发了封mail给"乙个案",我问他:"这次行为层次的内涵请您先参阅第二十八讲,提出您探索的答案,我想测试测试您在这方面的理解状况。"

  "乙个案"很努力地提出答案,不过,大部分还是有所偏差,整体来说,偏差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所提出答案不属"行为"这个层次。

  第二类:虽属"行为层次",但是,却与"接纳、认同"他父亲,或与他父亲"互动"没有很明显、密切、直接关系。

  从这样的现象来看,"心灵层次"还是太复杂,我阐述得还是不够清楚、不够易懂,复杂的东西就不方便使用,我应该再多想想办法。

  我像批改小学生作业一样,逐条回馈。这个方法,虽然费事,但是,"乙个案"倒是很快地就完成"行为层次"之探索。

  接下来的"感觉层次内涵"、"资源层次内涵"探索,我也都延用这个方式,效果还不错。(待续)

摘自:
总裁学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