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惊讶地问我:“还有不是出家人的“僧”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这么回答他:“据我所知,广义的“僧”,意思是“净而不染”,重点在“净而不染”,能够“净而不染”的人,就称之为“僧”,“皈依僧”除了皈依出家人之外,另一层意义就是,要皈依自己“净而不染”的内在。”
他说:“为什么皈依“净而不染”,就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我说:“以“逻辑层次”来看,就我所知,能够“净而不染”就已经摆脱“环境、生理”等“信念、价值”以下层次,至少,应该也已达“自性”以上层次,能够“净而不染”的人,不管有没有出家,我想,应该都相当有领导力。”
他连连点头地说:“这个有意思,如果“领导人”能够“净而不染”的话,听取部属意见啦、看待事务啦、接收信息啦,应该比较不会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蒙蔽,也应该比较没包袱,会比较客观,判断事情、对待部属,应该比较有智慧。”
我笑着说:“应该也比较不会“自私自利、刚愎自用、心胸闭塞”吧?”
之前,我曾和他谈过“自私自利、心胸闭塞的领导人”这个课题(请参见:第207讲“如何自私自利、心胸闭塞?”和第208讲“自私自利系因未达“自性”以上层次”这两篇文章),所以,我就半开玩笑地再次提到这个话题。
他不但没回应我的幽默,还正经八百地说:“说不定,我们应该提倡,把“净而不染”列为养成“领导人”的必要条件。”
我说:“您在开玩笑吧?您知道,佛教所说的“净而不染”是什么意思吗?您知道“净而不染”这个标准有多高吗?您以为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净而不染”?”
他说:“那你说,“净而不染”是什么意思?”
我说:“您听说过“贪、嗔、痴、慢、疑”吗?”
他说:“听过。”
我说:“您听说过“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法见、非法见”吗?”
他说:“听过啊,不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吗?”
我说:“只要还有这些,都是有“染”。”
他说:“哦,那还真是不简单呢。”
我说:“谈到“净”,那还更难呢。”
他疑惑地问:““不染”不就是“净”吗?”
我说:“虽然您说的没错,但是,您听说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吗?”
他说:“这句话这么有名,当然听过,“金刚经”里有,“六祖坛经”里也提到。”
我说:“您知道的还不算少嘛,为何自谦不了解佛教?”
他说:“好说,好说,皮毛而已。你说,到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净而不染”有什么关系?”
我说:“据我所知,要“生其心”才能真正“净而不染”;“不染”只是修行的过程,还是有“染”。”
他“哦”了一声,似有所感地说:“难怪你说“皈依净而不染,可以一切无碍”。”
我一时不知如何回话,倒是,他接着很郑重地说:“就算“不染”只是修行过程,就算“不染”还不算是真正的“净”,就算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领导人”都“净而不染”,就算不能把“净而不染”当成“领导人”的必要条件,至少我认为,我们也应该让“领导人”知道,“净而不染”对“领导力”有多重要吧?”
我说:“这个我不反对,不过,要是让我来说的话,我只会说:“净而不染,关系自己的终极幸福”。”
摘自:总裁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