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称之)与我另一位笃信佛教多年的顾问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称之)谈过“‘冷静、智慧、创意’是‘禅定’的副产品”之后,他问:“如果,‘冷静、智慧、创意’只是‘禅定’的副产品,那‘禅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林兄说:“所有佛教宗派的修行,最终、最高目的都是‘成佛’。”
李兄问:“以‘禅宗’来说,‘禅定’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吗?”
林兄说:“那就是追求‘开悟’。”
李兄问:“‘开悟’是什么?”
林兄说:“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佛性啊。”
李兄问:“如何断定是否已经见到自己的本性、佛性?”
林兄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
李兄问:“禅宗不是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吗?像神秀作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弘忍大师说他‘尚未见本性’;六祖慧能大师另提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弘忍大师就认可他。这是什么道理?”
林兄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能以一般世俗的见解推论,神秀大师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从这句话来看,之所以要‘勤拂拭’,就是还会‘惹尘埃’,自己还是自己,菩提树还是菩提树,明镜台还是明镜台,自己还要‘勤拂拭’,‘心’才会‘不惹尘埃’,换句话说,还不究竟,还在追求的过程当中。”
李兄说:“哦,我懂了,六祖慧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表示,他已经见识到了他的‘佛性’,不是‘树’,也不是‘台’,而是‘无一物’,‘尘埃’根本沾染不了,所以,六祖慧能大师的境界比较高?”
林兄说:“我也是这样的看法。”
李兄说:“换句话说,听一个人讲话,就知道他‘开悟’了没?”
林兄说:“话也不能这么说,‘禅宗’的‘开悟’,远超过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一般人很难光靠语言、文字作判断是否已经‘开悟’。”
我接过话来请教林兄:“谈到‘超越语言、文字表达范畴’,我在进行‘心灵疆界’演练时,要进入‘自性’以上层次,有一个‘关键’必须突破,那就是‘不再思考’,所有的‘讯息’、‘答案’,不管是声音、图面、感觉或文字,都是‘不经思索’自然浮现,都是直接出现,西方人说,这是进入‘潜意识’领域,这种‘进入潜意识’的状态,和‘禅宗’所说‘超越语言、文字’的‘开悟’,不知有没有什么关联?”
林兄说:“你能不能先告诉我,你所说的‘潜意识’是什么?”
我说:“简单说,‘潜意识’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不能清楚意识到的心灵部分。”
林兄说:“听你这么解释,说实在,我还是无法了解,你不妨研究研究‘唯识宗’,说不定对你很有帮助。”
我问林兄:“是不是把我们的‘心理活动’分为八种的‘唯识宗’?”
林兄说:“对,就是唐朝玄奘大师到印度游学十七年回国后所创,他翻译了‘成唯识论’,因为强调‘心外没有独立的境’,所以叫‘唯识宗’,也因主张剖析‘法(所有事物)’的‘相(相对真实)’和‘性(绝对真实)’,所以也叫‘法相宗’。”
摘自:总裁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