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杂谈  >    内容

策略的意涵

作者:佚名|文章出处:网络|更新时间:2009-12-21

  策略的意涵

  谈到策略,我们可以有许多方式来讨论它,最简单的就是把它们比喻成像在使用电话,表象系统(包括内在及外在导向的)就像是电话面板上的数字按键。我们排列及安排这些表象系统活动方式,会引导我们到不同的结果(目标)去,就好像我们在电话上拨不同组合的数字,就会让我们联络到不同的地点及人们一样。

  电话号码,就好像一个策略,在是接近的资源的一种方法,当然,每个电话号码必得选择适当的数字来达到适当的资源。如果我们想叫一部救护车、找人修车、订购音乐设备、或预约定位。我们必须知道要打哪些号码、只要改变或混淆了一个数字,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有些地方拥有超过一个以上的电话号码,即使打不同的号码也可以达目的。有些地方同只有一个号码,而且仅有这个号码才可以联络得到。

  为了能连接到远方的正确对象,我们就得在想要连接的号码之前加上区域号。运用策略时也是如此--策略中的每个步骤、以及最终的结果,都是按之前产生的步骤而定。在特定情境下,个人及团体可能需要把他们的运作或配合其它行为或表象的策略摆在前头,将此视为确保他们意图的或必需的目标所需要的准备。如果他们没有在他们创出某些后继的运作之前,就在策略开始时,测试某些重要的状况的话,他们在达成他们的目标上可能会遭遇到干扰或阻碍,而这个目标如果以先前的程序来做的话可能较容易达成。有些人及组织陷入了策略之中,就好像一个人拨电话时一直只拨四个号码(原本要拨七个号码),却还一直想电话那头为什么拨不通。另外一种人可能画蛇添足地过分准备,就好像一个人在自己的地区里打电话却还拨区域号码一样。

  也有人会陷入某些状况,他们会忘记某个重要的或适切的策略,或是某个策略中的表象程序,就好像一个人可能会忘了他们常用的电话号码或是把它们给搞混淆了。当人们运用一些常用或有高度价值的策略到一些不适切的情境时,这是人们经验策略时最常见的困难之一。通用某个行为策略到某个不适切的情境下,就好像你由加州搬到阿拉巴马州后,当你遭遇火灾时却还在拨加州的救火队的电话号码一样,因为那是你唯一知道的电话号码。

  商界有名的彼得定律指出,人们的迁移多超过了他们的能力水准,这个定律正可说明人们在用自己的策略时毫无弹性的话会发生什么状况。在公司制度下,那些能让一个人在较低层次上获得成功的策略,可能并不适合运用在当此人高升后的任务上。在一种朝夕相处的环境下的优良管理策略,可能对设计财务政策来说却是个很糟糕的策略。如果在职位上迁升的人没有变通能力去修改他/她的策略来适应新工作所带来的任务上的改变,这个人必会变的无能。

  就好像运用一种高价值的行为策略在一种不适当的情境的结果一样,这里也有一个在某个策略中表象不吻合的例子,有位女士,她是本书其中一位作者的治疗对象,她一直对数学有些障碍,因为她在小时候学算术时是以触觉而非视觉来计数的。在当时,从零到九的每一个数字,她都用对自己的感觉及对周遭的其它人的感觉来搭配这些数字。例如,4的感觉是随时有可能发生、却因某种理由而被压制住的怪事;8是个特别悲观的数字;7则对她来说充满了活力;9则是一种强烈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来自当时对她母亲的

  感觉--非常强有力、而且会保护小孩的。

  当她在做不同的算术运算时,这些感觉会彼此组合、或是繁衍出其它不同程度的复杂度及强度的感觉。结果,她总是觉得数学很有魔力,但却一直无法精通数字。举例来说,她无法把某些数字加在一起,因为这些数字的感觉无法兼容,所以她只好用手指来数出答案来。

  当她日渐成熟,她的人际关系及感觉都改变了,因此她对特定数字的感受也跟着改变。在近几年,她不知道为什么在处理数字时常让她感到极严重的不知所措。这种策略严重地干扰到她的专业生涯,直到她开始与本书的作者发展出一种对算术的新的策略,此策略取代了她对数字的内在视觉。

  上述这个例子同样发生在许多种学习的状况中,像我们如何发展与朋友、家人、同事、或专业方面的人际关系等等。问题行为,像异常的恐惧反应、情绪失控、直接跳进结论、以及许多其它我们称之为[不良行为]的此类行为,都是我们把某些以前或现在情境中适当或适用的策略,运用在一些状况下,使它们变得不恰当的例子。人们经常不把适当的测试用在这些有情境问题的策略上,来预先测试这种策略是否试用于问题中的运作。反而是,这些人很典型地会发现自己突然陷入了自己的反应中,根本来不及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这种人需要在他们的选项当中导入更多适切及适当的运作,才能够左右逢源地处理人生的状况。

  表象系统在某些状况下是个适当的测试过程,却可能无法吻合某个特定的任务,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蚂蚁的行为模式。跟大多数的昆虫一样,蚂蚁最高度发展的表象系统也是嗅觉-嗅觉的信息会取代蚂蚁的其它的感官输入。举个例子来说:一只死关蚁在刚死的一、两天内还是会被其它的工蚁当作是活着的,一直到牠的身体发出化学分解的物体层积及刺激了工蚁把牠的尸体私到蚁窝外的废弃堆里。死蚂蚁临死时的倒下的动作、以及完全无生机的状态本身不会给其它蚂蚁带来任何反应。但是当某些物体或是活着的工蚁被涂上因腐朽而产生的化学物质时,牠们会立刻被抬去丢到废弃堆里,不管这只活的工蚁是不是还会挣扎,结果都一样。活的工蚁会自已再爬下废弃堆,返回蚁窝,但是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丢到废弃堆里,直到牠身上的化学气味死亡气味消失为止,都是如此。

  不可思议的是上述这个例子的情形可能也是在各位读者身上找到,我们发现当人们拒绝去改变某些高价值、却不适当的测试标准时,同样的剧本也发生在人类行为上。

  有一位女士不断地被她丈夫在言语上及肉体上虐待,每次受虐后(一次比一次严重),她都想结束这种关系,可是她的丈夫事后都会送她一些东西或为她做些什么来讨好她,使她无法下定决定离开。然后,经过了几天或几周,她丈夫又变得粗暴,而且整个形态又变本加厉地重复发生在这位不愉快的且困惑的女士身上。本书作者在聆听过这位女士对自己问题的描述后,对她说了一个他小的时候听过的一则故事。这个故事谈的是一位在锯木厂工作的工人,这位仁兄锯木厂中负责将刚切好的木块堆起来,当他正在工作时,突然听到另一个房间里发出恐怖的叫声,他马上冲了间房间察看,发现他的

  一位同事站在一架巨大的鉅木机旁,这位同事紧紧地握住自己的手,看起来很痛苦,而且可以看到他的左手的一只手指被切下来。这位工人进了房间就跑过去问:[噢,天呀!到底怎么回事?]这位受伤的同事回答:[我只是把那块木板像这样...奥...我又切到另一只手指了!]

  这位女士离开作者办公室时被这段故事得有些迷惑,不过一个月后她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们她在人生中做的重大改变。她又一次被丈夫虐待,但这次她离开了,找了个工作,这份工作让她无法再想回去,而且她现在在另一个城市快乐地活着。她用以下这句胜利的谈话来结束这次的电话联络:[我不想再切掉我的另一根手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