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在NLP2.0培训中,我们会提到“语法预设”的概念。
例如甲说:“点解我做极都做唔好?”其实已经预设了很多未经证实的假设,继续想下去只会令自己越感挫败。
“预设”要与“臆测”分清楚,例如乙说:“我觉得我地既感情开始淡”并不代表他感到失望,更不代表他想分手。
NLP2.0说:语法预法(linguistic presupposition)其实包括行为预设(behavioral presupposition),因为我们的行为也是一种沟通的媒介,所谓 body language。而行为基本上没有预设,正如丙说:“佢唔覆我电话,那代表他不重视我”就是一个臆测例子。
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词语,如何预设了不太有效果的一些概念:
例如我一直不太满意“误会”这个词。为什么我们要将人与人沟通时产生的必然扭曲,说成是“误”?如果这根本不是一个错误,而只是一个“独立个体理解讯息”的自然程序,将误会改为“断会”,当中预设会如何有所不同?
即使如此,我觉得这也勉强可以接受。
但“盲点”这个词语,就真是难以理解。
“点”预设了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东西,就是有一个“点”没有看到。但事实上,有研究说我们在每一刻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占了99.9%,意识到的东西,只占了0.01%。
NLP中的框架,界分出我们“看得见的东西”和“看不到的东西”。框架由我们选择的信念、价值、策略、状态等等形成,不难理解,在我们框外的东西,远出框内的为多。
那就说明了,我们有的,不是盲点,而是... 盲海。
我们看到的,才是点。
如何处理自己的盲点 VS 如何处理自己的盲海,整个思维策略,会因这个词语的预设,变得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