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你是否发现,在生活中有些人“分不清自己的界限”,尤其是很多助人者,把别人的痛苦和需要当作自己的痛苦和需要,而把自己搞得很累?又或者,很多人不知道“和别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而很容易让别人“闯入自己的空间”?又有另一些人,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时候,你感觉很难和他/她“交心”,感觉你们之间“有一层膜甚至一堵墙”?
NLP创始人Richard Bandler说,我们要仔细地聆听别人的问题,他们在描述问题的时候,通常就把解决方案说出来了。很多人在描述问题的时候,已经把他们对问题的“次感元”(李中莹称为“经验元素”,我们在大脑中组成经验的元素)告诉我们了,我们只需对“次感元”做出相应的改变,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从上面第一段话的描述,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个叫做“自我界限”的经验元素,我们每个人大脑中都有一个“自我界限”,它是随情境而改变的,而且它也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当我们和一个我们不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界限可以扩展到很大,所以我们会觉得远离他们会舒服一点点;而当我们和一个我们的好朋友或者恋人在一起的时候,界限可以变得很小甚至消失,有时我们希望“紧紧相拥”甚至“融为一体”。
我们的界限可能包容了很多东西在里面,“我的车”“我的房”“我的想法”“我的性别”“我的国家”,甚至是“我的神”,当你强烈地与这些外在的东西“认同”(这是灵修里的说法),这对你会有很大的影响,当有人不同意“你的想法”时,你会觉得自己被攻击了,而变得很好斗或好辨;当观看足球赛的人强烈地认同于“我的球队”时,他们会敌视另一个球队,而我们经常看到球迷为了“自己的球队”而大打出手;当一个军官要他的士兵奋勇杀敌的时候,他会把敌人形容为“非人”“没有人性”“异类”,不然,谁会愿意杀害自己的同类?
想知道自己的界限是怎么样的,可以用NLP的“假设架构”,在生活中保持觉察,当你感到舒服开心安全的时候,你觉得你的界限像什么?当你觉得不安全不舒服的时候,你觉得你的界限像什么?假如你有一个界限,它是怎么样的?
当你知道了你的界限,或者至少假装知道了哈哈,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调适它。以下是一些情况:
1、你太高了,或天花板太低了?你住在一个很小的公寓里,或正在挤公交车,让你觉得很压抑?将你的界限调小一点。
2、当你想和一个人或你的宠物更亲密,在头脑里想出你和他/她/它的至少三个共同点;如果你想创造距离,反过来,想三个不同点,或者想像你们之间有一堵墙,他/她/它很快会觉得“没意思”“怪怪的”,然后走开。
3、任何时候你想对某人强调一个观点,让自己身体前倾,并靠近他/她。如果你极度靠近一个人的脸,这可以成为一个“中断模式”,从而打断不适当的回应。
4、在某些时候,你想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想像自己被坚硬的钢铁包围,无物可以伤害得了你。
5、当别人赞扬你或和你谈论一些美好的事情时,正对他/她;当别人批评你或和你谈论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时,慢慢地挪动,直到侧身面对他/她。
6、当别人骂你、批评你时,想像在你和他/她之间竖一面镜子。
7、你可以自由地试验,看看怎么调整自己的界限会觉得更舒服,如果你发现了比较好的,进行未来模拟。给界限加点味道或气味如何?让界限有磁力,吸好抵坏如何?
接下来我们看看很多灵修技巧如何应用“界限”:
1、“万物与我同为一体。”
当你把自己的界限扩展不只包括他人,还扩展到包含万物,你就能体验到佛家说的“万物与我同为一体”,你就会有“慈悲”,这样,没有了敌人。
2、“万物皆空。”
当你让自己成为“空”,让自己的界限消失(技巧:想像自己是个管道,或者想像用橡皮擦一点点地将自己的身体界限擦除掉),你就能体会到“万物皆空”。然后外界的刺激,比如说噪音、别人的批评和赞美就对你没有影响了,你都不在那里,噪音、别人的批评和赞美只是流经你而已,下次碰到烦扰你的噪音时,试试看,想像自己是空的,让声音流过你。
3、“我不是我的身体、不是我的思想、不是我的情绪,我是觉察。”
当我们觉察我们不是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时,就建立起一个界限,“隔离”/“抽离”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而不是深陷其中,这样我们就不会被思想和情绪牵着鼻子走,而是有更多的选择。
4、“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除了你之外,别无他物。”
将自己的界限扩展到包括别人,在每个人把看成自己,你就没有了敌人,你也不再是受害者,你是责任主。
你强烈地希望拥有某人或某物,说明你内心强烈地认定自己没有那个人或物的特质,或者你否定了自己的那个特质。很多人不够爱自己,所以拼命要求别人来爱自己,然后透过占有那个人,让那个人成为“我的伴侣”,而达成“爱自己”的目的。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拼命赚钱,买好车豪宅,然后将“好车豪宅”纳入自己的界限,来证明自己“足够好”。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所以要求孩子变得更优秀,然后透过将孩子纳入自己的界限,跟别人说“我的孩子很优秀”,所以“我很优秀”。一念之转的创始人Byron Katie说得很经典:“越过中间人,自己做吧。”
--高潮铨 201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