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1
“抽了35年,哪有那么容易戒掉”
周末去见了一位朋友。
没想到,这位每天都在朋友圈喊着减肥,晒运动和素食照片的人。
比我一个月前见她,还长胖了一些。
我问她:你每天坚持运动,饮食那么清淡。减肥怎么好像还没有效果?
朋友说:刚开始健身很有成就感,但到了夜里容易饿,脑子里都是烧烤可乐奶茶蛋糕。
想到减肥很辛苦,就忍不住叫了外卖夜宵。
就这样慢慢变成,辛辛苦苦坚持减肥好几天,犒劳自己大吃大喝毁于一旦。
如果说,靠坚持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最终会没有效果?那就是不够自律!
认识一位邻居长辈张叔,有几十年的烟瘾。每次见面,都是看他手里夹着烟。有时候和爸妈过去串门,不到几个小时,就能看烟灰缸满了又满,清理好几次。张叔家里人也劝过,但张叔觉得:“我也有尝试过要放下,但是抽了35年,哪有那么容易戒掉”。
说到戒烟,张叔的方法是,身上带着两包烟,烟瘾上来就“望梅止渴”。靠着自己的自制力,肯定会戒掉的。只是每次到最后,都控制不住。手指一到时间,就想夹根烟试试。
嘴里说着,抽完这“最后一根”就算了。可惜“最后一根”后面,还有无数个“最后一根”。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知道坏习惯要改,也都明白改掉坏习惯要自律。
只是很无奈是,有时候行为,真的会不听意识使唤。
02
为什么有的习惯,很难戒掉?
为什么明明意识很渴望改变,但是行为还总是重复着旧习惯?
据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中,有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
也就是说,当你将做一件事养成习惯之后,那么你也就容易将其进行到底。
也就是心理上学说的: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去做一些事情,它会慢慢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
改变天性,难吗?
难,但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你了解“习惯”形成的机制和原理,攻克不想要的“坏习惯”将不成问题。
想要打破惯性,不妨试试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很难摆脱“习惯”?2、“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就曾很好的解释这两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很难摆脱“习惯”?
书中描述了一个科学实验:老鼠迷宫实验。通过研究老鼠在迷宫中,行为逐渐习惯化的过程,发现在老鼠的大脑中,有一个“基底核”的神经结构,活跃度不断增强,慢慢代替了负责认知和思考的皮层区域。也就是,“基底核”成为行为运作的主要推动力,大脑的思考变得懈怠停滞了下来。而“基底核”会反复的记录一个人的行为,并把经常重复的动作,如早餐刷牙,晚上洗澡,疲惫睡觉……
这些重复次数多的行为,归类到一起,“模式化”融入潜意识。成为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而我们的大脑很聪明,聪明到想尽办法“偷懒”。
为了替我们节省更多的能量,不过度用脑,得到更多的休息。它会自动忽略一些事情,放任“习惯”去执行。这就决定了,我们大部分行为,会对习惯造成依赖。
“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书中称经过研究发现,习惯的养成包括三部分:
1)提示(Cue):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2)习惯(Routine):行为惯性、思维惯性、感情惯性……
3)奖励(Reward):对于大脑有何好处,以便大脑“偷懒”。
以上面那个老鼠的迷宫实验为例:
老鼠听到声音(收到提示),就会激活基底核记录的惯常行为,按照旧模式走迷宫(重复习惯),最后获得的食物(得到奖励),于是强化了这一习惯。
足以见,习惯的力量之所以强大,都是因为“渴求感”。
能够满足大脑“偷懒休息”的天性,能够满足行为背后的意愿需求。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当“提示”和“奖励”被联系起来,大脑中就会出现潜意识的“渴求”。
而“提示”一经被唤醒,渴求就会驱动“习惯”,去运作一个“有被奖励经验”的行为。
这就是,习惯为什么会被无数次重复的原因——行为背后的渴求感。
由此见,打破坏习惯的第一步,是转变我们的信念——控制这种“渴求感”!
03
打破习惯的心理技巧:次感元
可能会有人问,道理是听明白了,有具体的方法吗?
NLP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次感元”,用来打破习惯、“戒瘾”,十分有趣。
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改变次感元,可以改变我们对事物的看法,甚至过往的记忆。
什么是次感元?
我们的大脑中,用来保存对事情信息的部分,靠三种感元,分别是:视感元、听感元、触感元(也叫内感觉)。它们的缩写是VAK。
而科学家发现:虽然我们见到或者想到一个人时,脑里会涌出一张面孔和一个声音。
但这些面孔和声音,只不过是更细小的资料合成的“印象”。
这些细小的资料,是由VAK细分下来的基本元素,被称为次感元,也叫经验感元。
例如:
视感元的次感元有:亮度、大小(形状)、颜色、距离、位置……
听感元的次感元有:音量、声调、清晰度、持续或间断……
触感元的次感元有:压力、强度、温度、频率、重量……
次感元,是我们大脑中,关于经验和记忆的基本元素。
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经验和看法。
想要打破习惯,可以从改变次感元构造的“固化记忆”开始。
比如说,用次感元,帮助一个人戒烟。
第一步,可以建立一个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戒烟。
引出次感元,想象一下,自己戒烟后的图像。它在确定的位置,它有确定的尺寸,确定的距离。它可能还会有声音,提醒你:不要再继续抽烟了!感受这个感觉,这个感觉就是为了让你停止“抽烟的欲望”。
第二步,放一根香烟在桌上,点燃并凝视之。
引出次感元,想象一根香烟,把香烟固定在一个地方。凝视这个香烟,和漂浮在空气中的尼古丁。正视自己内心的“渴求感”。哪怕内心挣扎,你也果断拒绝,坚定的和香烟背道而驰,去做其他的事情。
不抽烟后的生活,是一副什么样的美好画面。
第三步,构建图像(新欲望):看到别人抽烟,但你没有。
如果看到别人抽烟,你的欲望也被勾起。那就想象香烟的样子,想象一个你渴望抽烟的环境。
慢慢把脑海中这个图像的尺寸放小,推远,远到看不见,一片白茫茫。再想象一个你不抽烟的图像:身边有人抽烟,但你没有。
你就看着这个图像,放大这个图像,构建新的欲望——不管别人抽不抽烟,你就是不抽。迅速回到第一步,坚定信念的次感元,那个不抽烟的画面。
第四步:重复以上的步骤几次。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就。习惯的打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成。
如果你能坚持三周,在每次“抽烟”的欲望勾起的时候,迅速的扑灭这团“火”。让大脑中“抽烟的奖励”,这个信念,慢慢的消失。
形成一个新的习惯:不抽烟的自己(新提示),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律的人生(新奖励)。
不仅仅是戒烟,戒掉其他坏习惯,也同样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04
一切问题,都离不开人性
经常在后台看到家长留言:
“不知道如何让孩子更听话懂事,催学习、催吃饭、催睡觉,有操不完的心。”
真的只是小孩子才会管不住自己吗?
很多大人同样有这些难题:
决定不熬夜,但还是凌晨过后还是捧着手机不肯放下;
想要早起运动,结果闹钟响了,坐起来关了发呆30秒,决定还是再睡一会:
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脾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了……
需要戒掉的“坏习惯”,说到底,都是因为不够自律。
如果你。,想要有培养好习惯的自制力,和改掉坏习惯的行动力。
不妨和我们一起学习NLP心理学。无论是工作学习上,想要克服惰性、避免重复犯错……;
还是生活上,戒掉容易“情绪化”的毛病、减少和伴侣孩子发脾气……
都可以用更多的方法,诸如次感元、冰山原理、沟通模式……去觉察真实的自己,发现行为背后的真相,找到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法……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与幸福,体现在能否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制力。
一切问题,都离不开人性。懂人性,是你最好的选择。
作者:小璇,知性撰稿人。不写鸡汤不毒舌,写文只说事。来源:本文系智慧行学院(wisdom-bank)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欢迎关注“智慧行学院”(NLP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学心理,咨询4006009299.
看更多心理资讯,扫码关注“NLP学院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