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01
妈妈:“你故意气我吧”
最近,趁超市有优惠,我去买了点必需品。结账时,看到收银台前站着一家三口,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和六七岁的小男孩。
收银台上的购物篮放满了他们的战利品,还有一瓶红酒。
当收银员算完价格后,小男孩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想把购物篮抱下来。
正在结账的妈妈严厉地呵斥:“你等一下,还没给钱呢”就连爸爸也烦躁地指责:“你怎么这么不懂规矩,再说这么重,你搬得动吗?”
小男孩听了后更来劲,咬着牙去挪动篮子。篮子里都是些又大又重的东西,瘦小的他还不及收银台高,要搬下来确实是很吃力。不过,他还是办到了。
小男孩的妈妈看了后,无奈地说:“算了算了,你搬吧。”
小男孩很兴奋,似乎很怕错过表现的机会,为了证明给父母看,他急切地往下搬。结果红酒礼盒掉了出来。
这下,夫妇俩都气坏了,大声骂到:
你看,不让你搬,你非要搬。都掉地上了,你故意气我吧?
两人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喋喋不休地向孩子讲道理,像是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借孩子犯下的错教育他,让他以后懂事听话不再犯错。
只见小男孩蹲在地上蜷缩起来,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想帮上忙。
02
行为的动机,无外乎这两个
这对夫妇的动机我十分理解,但并不赞同。
于是我低头向小男孩说:你很棒啊,这么重都能搬下来。从小就懂事会帮父母分担,是个男子汉。
小男孩听了后,露出灿烂的微笑回应我。就像在庆幸有人懂他,并得到了极大的支持。
西蒙·弗洛伊德曾说:
一个人做一些事情,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任何人任何时间的行为的动机无外乎这两个。
NLP认为,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潜意识的一些深层需求,也就是这个人的一些最重要的深层价值。所以,一个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正面动机。
只是有的时候,一个人选择了错误无效的行为,也因此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明白了这点,我们可以肯定和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而拒绝他错误的行为。这个人也会感受到我们对他的接受,从而更容易改变他的行为。
我们更可以靠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所需要满足的深层需求,去设计一些行动来引导他人做出改变。
想要找出一个人的深层需求,只需要不断地问:“这可以给你带来什么?”抑或“这能为你做些什么?”
03
“我要打弟弟妹妹”
前段时间,怀二胎的表姐约我去家里吃饭。
我刚进门就看到,侄子朝着表姐六个月的肚子上打了一拳。眼看皱着眉的表姐要生气动手,但是她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明知道妈妈肚子里有宝宝,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做?”
侄子直言:“我要打弟弟妹妹。”表姐夫在一旁听了更恼火,想开口大骂侄子,但被表姐用眼神制止了。紧接着问:那你为什么要打弟弟妹妹?
侄子难过地回答道:
“昨天,妈妈你说里面的宝宝在踢你,他们踢你,我就要打他们。”
表姐听了后热泪盈眶,对侄子说:“宝宝只是在妈妈肚子里游泳,是妈妈昨天用错词了,等Ta出来了,我们一起去游泳好吗?”
侄子露出喜悦的笑脸点头,摸了摸表姐的肚子,“是哥哥错怪你了。”
饭后,表姐说,如果开始就认定孩子是妒忌、讨厌二胎而一味地指责,而不是看到他的正面动机,这是在给他定罪。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04
给花“浇水”,为什么还打我?
曾听母亲说起,邻居家有个两三岁大的小女孩,她的妈妈常用水壶给阳台上的花浇水,并告诉小女孩,花喝了水就会开得更漂亮。
有一天,小女孩午睡起来后想小便,她一眼看到床上的枕头上绣着盛开的牡丹,于是联想到了妈妈说的话。
她想了想,如果她也给枕头上的花浇水,牡丹是不是开得更美。于是,小女孩专心地蹲在枕头上给牡丹“浇水”。
这时,她的妈妈看到了小女孩的行为,误以为她是在调皮捣蛋,尖叫着冲了过去把她收拾了一顿,小女孩也吓到了。
从此,小女孩便不能正常地排尿,她的母亲带着她四处求医。
英国有句名言:有极多的显得可笑的行为方式,其隐藏的动机却是明智而合理的。
如果那位母亲当时理解自己女儿错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或许,就不会让小女孩受到伤害了。
05
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我相信每位父母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有时候,却没看懂孩子的深层需求,错怪了孩子。
长此以往,我们就失去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机会,孩子和父母的心灵距离就会渐行渐远。
正如萨提亚所说:“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正面动机。”
有时候,我们更需要认真耐心地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别着急去否定和责备。
孩子的深层需求被满足了,他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未缺席。
-END-
作者:播音冰。来源:本文系智慧行学院(wisdom-bank)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欢迎关注“智慧行学院”(NLP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学心理,咨询4006009299.
看更多心理资讯,扫码关注“NLP学院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