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应用  >    内容

连载:心理学家没说破的人际关系扎心真相: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第二章)

作者:黄启团|文章出处:智慧行|更新时间:2021-09-14

  今天和大家聊聊《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这本书。这是我所有的书里最受欢迎的一本,目前销量已近10万册了,光是同名直播我都应学员的要求做了好多次。我想,值得写篇文章从另一个视角带大家看看这本书。今天分享第二章,文章字数3600,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上一篇戳这里阅读》

  01

  思维方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方式,这些方式会在思考中重复出现。思考模式有很多不同的分类,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懂的分类方式:

  1、乐观者和悲观者:

  假设,你今天买彩票中奖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的想法是“天啊,我这种人都能中奖,简直是走了狗屎运”,你并不觉得是自己这个人本身就能吸引来好的运气,那么就代表你拥有一个悲观的思想模式。

  同时,你觉得买彩票中奖,是一个个别的事件,还是普遍的?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个别的事,那也说明你是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会觉得这是普遍的,我买彩票会中奖,我找工作会遇到好老板,我谈恋爱会遇到好老公,我交朋友会交到贵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习惯,如果你总觉得,遇到这样的伴侣、老板,是自己倒霉,你就是悲观的模式。

  但乐观者遇到难搞的人会怎么想呢?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令人很难以想象的是,他的妻子竟然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悍妇,她性格暴躁,常常当着众人的面给苏格拉底难堪。

  有一次,他和几位学生在讨论学术问题,他的悍妇妻子不知什么原因,竟将一桶凉水泼向了苏格拉底,导致他全身湿透。

  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常常教育我们要慈悲、忍让,但师母的凶悍已远近闻名了,您为何不教化她?”苏格拉底答道:“正由于她这么凶悍,假如我可以容忍她,那么便可以容忍整个世界的人了。”

  于是,这句话成为了千古名言,其中包含了很深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即便是一个非常坏的人,他也可以成就我们的修养。

  对照上面的例子,你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呢?

  2、受害者与建设者:

  我曾经面试过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前销售经理,我问他为什么要离开这么好的公司,要知道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啊。

  结果他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他说:"在外人看来,某某公司的确是个好企业,光是名声就无人不晓,只有我们内部的人才知道,某某公司烂透了"。

  如果这样著名的企业都烂透了,在他眼里,我的企业岂非不堪入目?也许他真的很有才华,但这样的人我真不敢聘用。后来从他的朋友圈中大概知晓,他换了一家又一家企业,但愿他现在已找到一家不"烂"的企业。

  这就是受害者的模式,他们总认为自己的企业、团队、家庭不够好,怨天怨地怨人,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去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就像我做过的一个经典个案。

  案主是我众多案主里的唯一一个出家人,叫了尘。

  我一直认为,佛法博大精深,出家人早已看破红尘,放下执着,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她还需要做个案?

  她说觉得寺院里的一些师傅很难相处,她不知道该如何跟她们相处,她已经换了好几座寺院,情况也还是一样,心里很痛苦。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会觉得一定是那些师傅的错,都是出家人了还故意针对一个弱女子。

  后来在做个案时,回到了她的童年,发现小时候爸爸经常打她,也打妈妈,她总想逃离那个家。在她8岁那年,她终于可以离开那个让她害怕的地方,被爸爸妈妈送到外婆家,跟着外婆一家人生活。

  开始过了一段好日子,可是好景不长,那个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父母没给舅妈生活费,记忆中,舅妈会经常骂她,她就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

  从父母的家里逃到外婆家,再从外婆家逃到寺院里,然后又从一座寺院逃到另一座寺院,不管到哪里,总有人用手指向她,批评她。

  渐渐的,逃避就成为她和外部世界互动的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遇到问题不想面对,或是不知道如何面对,她的潜意识就会让她选择逃避,逃避的原因是因为她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遇到的人都不喜欢她。

  后来我问课堂上的同学,有多少人不喜欢她,有两三个同学举起了手。了尘哭得更难受了,觉得果然没人喜欢自己。我问其中一位同学为什么不喜欢她,他说:“她太懦弱了,应该坚强起来,证明自己!”,我对了尘说:“看到了吗?这些你以为不喜欢你的人,其实背后有一份为你好的动机”。

  我又问现场有多少人喜欢她,大部分同学都举手了,我说:“你看,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你的,但你看不到,只盯着那些不喜欢你的人。”

  这时一旁的了尘已经无法安静下来,她抢着说:“我明白了,团长!其实批评我的师傅平时待我也挺好的,只是当她们批评我时,我总会觉得她们不喜欢我,瞧不起我,就总想逃避,看来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种习惯。”

  所以朋友们,我们一生中,很多时候都会和了尘一样想要逃,想逃离一份工作,逃离一份感情,逃离一个家庭,甚至想逃离一个国家。了尘已经从世俗逃到了寺院,却还是不满意,还是想逃,到底哪里才是尽头呢?

  不管我们逃到哪里,总会有人不喜欢我们;总会有人和我们的意见有分歧;总会有人批评或指责我们,环境总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受害者的模式不改,逃到哪里,结果都会一样,即使对方不是这样,你也会把对方变成这样。

  和受害者相对的,是建设者。

  建设者就像我经常提到的印度地球村的理念:

  "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不够美好,与其攻击和抱怨这个世界,倒不如问问自己,我可以做点什么,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如果每个人都愿意为你认为不够好的世界,不管是你的家庭、还是婚姻、企业,甚至这个世界一起做点事情,你所处的环境不就变得更好了吗?

  如果你愿意做这样的事,别人一定会喜欢、支持你;但如果你抱怨、指责,别人就会疏远你,因为没人会喜欢一个受害者。

  世界就像面镜子,你改变了,别人也会改变。如果你是受害者,你总是会遇到迫害者,但你如果是建设者,你总会吸引支持者。

  你愿意做受害者还是建设者呢?别忘了,这漫长的一生只有你能够掌控啊。

  3、“自恋”与“自信”:

  经常有人问我,自信过头会变成自恋吗?

  自恋(narcissism)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

  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

  美少年纳西赛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对于美丽多情的少女ECHO的爱慕则不屑一顾。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特点: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唯一的,别人都是不好的。

  但什么是自信呢?一个自信的人是能够看到别人的闪光点的,我有我的美,你也有你的美。

  这和与人相处有什么关系呢?

  很简单,因为自恋是排他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一个否定别人的人,又怎么会被人喜欢呢?但自信是兼容的,不会因为别人比自己更好而否定自己,也能够去赞赏他人,谁会不愿意跟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人在一起呢?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就算我有这些模式,难道对方就没有吗?关系都是相互的,凭什么我先做出改变?更何况,我如果嫁了个坏老公、遇到了个坏老板,明明就是他的错,干嘛要我先负这个责任呢?”

  来看看什么叫责任:

  责任有两重含义:

  a、个体份内应做的事;

  b、没做好个体份内应做的事,需要承担的后果。

  比如,天打雷下雨,我们个体应做的事是带雨具、找地方避雨等;如果我们没这样做,就要承担被雨淋湿的后果。

  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老天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有时候在人际关系中的被动,就像雨天站在雨里问老天“你怎么可以下雨,我被淋成这样都怪你”一样可笑。

  这是中文的解释,在英文中:

  responsible=response+able责任=反应+能力

  也就是说,你有能力对某件事情做出反应,这叫承担责任。

  试问,当你伴侣的情绪也像天气一样“时晴时雨”,你有能力做出反应吗?你是能暂时回避事后好好沟通,还是直接和他“互掐”,如果你没法做出反应的话,你是个能承担责任的人吗?

  你的责任越大,你的世界就越大。弱者是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所以,弱者会把责任推给别人,而相反,强者则勇于担当。

  那些做大事的人,都是承担了更多责任的人。换句话说,当你在推卸责任的时候,无形中,你也在缩小你的世界。

  责任源于觉知,是你觉知后的一种有意识回应。当你能够看见自己应尽的责任,你就有了选择权。

  当你负起了责任,你会发现,你坐在了生命的驾驶位置,成为了生命的主人。你的命运你做主,如果你希望你的世界越大,你就尝试去承担责任,如果你无所谓,即使自己的世界卑微如尘埃,那你就继续责怪他人吧。

  朋友们,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如果觉得它对你有所帮助,还请把它分享到朋友圈帮助到更多的人。下篇文章,我们来学习情绪模式,晚安,好梦!

       学习资讯: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黄启团导师的课程,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