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01
因为配合书《圈层突破》的推广,我安排了不少大学校园的演讲活动,有机会与年轻人进行交流。我经常会被大学生问到:团长,我不喜欢与人相处,这正常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会先跟他们聊聊"一个人"这种状态。
"一个人"待着,其实有两种情绪状态。一种是感觉孤独,另外一种是享受独自一人。所以,"我不喜欢与人相处"有两种可能:孤独,或者单独。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他的《正见》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太愿意跟别人相处,因为跟人相处会失去了某种自由,因为别人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限制。于是作者便问:假如整个地球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真的享受吗?你是享受自由还是感到孤独呢?
那些真正的得道的人,可能会选择享受绝对的自由。比如唐朝的寒山和尚,他在天台翠屏山一住五六十年,甚至十多年别人都找不到他的踪迹。
而我,则宁愿牺牲绝对的自由。我想大部分人也跟我一样,希望有人陪伴着度过每一个繁花开满的春天和落叶萧萧的秋天。
然而,陪伴伴随着部分自由的损失。
我们必须为他人的陪伴放弃某些自由,即使是无比爱着对方的两个人。
比如,年轻的妈妈和她三岁的女儿,大部分时候她们是快乐的母女俩。但热爱韩剧的妈妈必须迁就三岁的女儿看《小猪佩奇》;而爱吃甜食的女儿则不得不因为妈妈的限制而放弃美味的蛋糕。
甜蜜的恋人之间也不得不在彼此相处时放弃某些自由。小伙子可能放弃了通宵看球的乐趣,而女孩则不得不接受男朋友彻夜长鸣的呼噜声。
其实,我们要看到一个更深的本质:每一种需求后面,都有一个口袋等着填满。也就是说,每当你满足一种需求,你就要放弃某些"自由"。
比如,想要考试成绩好,就要放弃自由打游戏的时间;想要和谐的夫妻关系,就不能在婚姻里出轨;想要身体健康,就不能酗酒、熬夜……
金钱、物质、权力、美貌、健康、生存等等,每种需要都会需要你以失去自己的某部分自由为代价,人际关系也一样。
你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想不穿衣服就不穿衣服,但如果在人群当中,就要衣着整齐。只要你跟其他人在一起,就必须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和法律、法规,就要遵行大家约定俗成的规范。这叫文明。
02
在人际关系里面,我们的自由总会受到部分限制。可是当我们逃离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却会感觉孤独。
为什么我们不能享受一个人的状态?为什么我们宁愿牺牲自己的自由也要陪伴呢?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孤独感?
什么是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感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疏远的主观感觉或体验。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主观"和"隔离"。对此,我有特别的体会。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土里刨食,都要下地干活。他们把年幼的我放在一个孤寡老人家里。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的童年很孤独。
有一次我请老师帮我就"孤独"这个主题做个案,他把我带到一种催眠的状态,带我回到童年的影像里。在那里,我看到一个画面:一个小男孩独自一个人在大树下玩耍,身边没有任何人的陪伴,那是小时候的我。
"看着那个小男孩,你有什么感觉?"老师问。
我心里弥漫起浓浓的孤独感,就好像掉进一口枯井,与世界上的一切断了联系——我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
"孤独。他真是太孤独了。"我说。
"真的吗,你看仔细一点,他在干嘛?"
我听从老师的提示,在催眠状态中走近那个小孩。我看见了,他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群蚂蚁搬食物,微风轻轻拂动他额前的头发。
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小男孩非常享受他和蚂蚁的游戏。原来我所认为的孤独,只是我的一种评判,一种我的主观认知。
其实,画面中的我,不过是一个人待着而已,他很享受那一刻的状态,他并不孤独。这种状态,换一种说法,也可以称为"单独"。
单独当然也是主观的,是一个人的主观选择:"就算独自一个人,我也能感觉到与这个世界的连接"。但这是一种敞开的、享受的状态。
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等待绝情谷底的小龙女16年,铮铮铁骨一个人,想到小龙女就满腹柔情。他独自一个人待着,但并没有孤独。
这就是单独跟孤独的区分——连接。
一个单独的人,他与人是有连接的,有一个人在某个地方支持他,关心他,爱他。他的心是被滋养的,他并不会感到孤独。尽管那个人不在身边。
而一个孤独的人,就算身处人潮汹涌的繁华街头,就算身边人声鼎沸,但他的心是孤独的,因为他感觉不到与人的连接。
03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与别人建立很好的连接,而另外一些人却是千山暮雪只影独行?人与人连接的关键是什么?
一个人能够与他人连接,是因为他能够与自己连接。
孩子为什么能与一只蚂蚁玩得忘我?因为他能够跟自己有很好的连接。
所谓与自己的连接,其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有好的评价。他喜欢自己,他对自己没有太多差评。
一个无法与他人连接的人,根本原因在于他无法与自己连接。他总给自己差评,他对自己太喜欢批评了:"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不开心呢?""这么多人跟你一起玩,你怎么能孤独呢?""这点事你怎么都做不好呢?"……
一个喜欢批评自己的人,同样也会批评别人,那他当然无法与别人建立连接了。
而一个自我价值高的人,他会给自己好评,他会喜欢自己,他与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连接,也会跟他人建立好的连接。
在人群中他全情投入,感受与人相识相交的乐趣。
独自一个人时,他依然保有这份连接,享受这种状态。
他是敞开的,他能够感觉到他人对他的关心,而他也关心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人某些事。他单独,但不孤独。
04
如果你独处时,并不享受当下的状态,那意味着你是孤独的。如果你不愿意与他人相处,同时又感到孤独,可以试试如下方法:
变被动为主动
孤独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当你感到孤独时,其实你的孤独是被动的,是"不得不"。这个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我是主动选择独处的,我有选择权。"你的这个暗示和提醒就能够拿回你人生的选择和主动权。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著名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曾经提到一个用"我选择"替换"不得不"的练习,他认为这个练习能让自己重获人生的掌控感。
多给自己好评
当你感觉孤独时,其实就表示你无法与自己好好相处,好好连接,因为你总给自己差评。
请想象:面前有两个你,一个是评判自己的你,一个是被评判的你,他俩总在打架,你又怎么能够跟自己很好的相处呢?所以,提升自我价值,请从给自己好评开始。
当你能够开始给自己好评,那你的自我价值感也会越来越高,当你自我价值越来越高的时候,你自然能够享受一个人的状态。
保持觉察
独处的时候,你不妨问问自己,我是选择单独还是被动的孤独。当你能够看见,自然就可以做选择;当你能够看见,自然就会给自己好评。
05
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不喜欢与人相处,这正常吗?
我的回答是:单独一个人,这种状态没有问题。重要的是,你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承受。如果这是你的主动选择,自然是正常的。
而如果你是被动地切断与他人的联系,那可能是心理上一种需要疗愈的创伤。我们需要去疗愈它,让我们既可以享受独处的快乐,又可以抱有与他人融洽的连接。
当你能够与他人建立好的连接,也就自然能够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这是一个人的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孤独,就是当一个人的水平远远高于身边人,而无法找到水平相当的人交流时,这样的情形下也是无法与他人在这个层面上连接的。李白说的"古来圣贤皆寂寞",金庸小说中名为"独孤求败"的高手都属于这一类孤独。
如果你的孤独也属于同一类,那请你好好善用这种孤独,因为人类的进步需要你孤独地引领。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