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每个人在自我认识和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些特别的转折点,也有意无意间选择了不同的路。如果你是一位成功学的信徒,那么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拥有“无穷赚钱的潜力”;如果你信仰基督教,也许你认识到的自己,是一个有原罪的人。如果你是弗洛伊德的粉丝,也许你认为你的一切行为和想法都和性有关。
也许在你的经历当中,那些经历告诉了你:“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也许你的经历告诉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也许你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也许你认为:金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无论我们怎么看,似乎我们的观念都在暗示我们,我们会怎么想,我们会怎么做,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转折点来源于曾经学生时代的一堂课,那是一门关于演讲艺术的课程。老师播放的是一段关于马修史维在台湾演讲的催眠式销售,我觉得他魅力非凡,而且我感受到,似乎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力,只是需要一个东西来开启。而那个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这些资讯将会对我接下来我的路,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一旦专注于某些事,就仿佛钻入了洞里。”这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对我的最客观的评价,我发现如果不是我钻到了洞里,挖了另外一条路,我又怎么会在这里?
挖洞的过程就不多说了,一句话概括:疑问越来越多,洞越来越深。
在这个过程中,我唯一想谈的是,那些心理学催眠NLP的这些资讯和生活的距离。一般初次进入这样领域的人,必定是抱有很多幻想的。那些幻想无非是,自己通过了解这些东西,具备了“洞悉一切的本领,操控一切的能力。” 如何评价这些幻想, “幻想刺激你往前走,走到最后跟你最初的设想不同,但你却发现得到了更多。”
这些知识和生活中的距离,除了来自于我们的幻想,也来自于这些提供资讯者,使用的词汇,太过晦涩。凡是读过心理学著作的人,应该都不难发现,那些专业词汇正在折磨你的大脑,而你要么放弃承认自己愚蠢,要么继续死磕下去。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想过,“不明觉厉”的意思,“不明白,但是觉得很牛逼”。似乎对于一个读者来说:凡是觉得不明白的东西,那么他可能是很牛逼的。而对于一个传播者来说:凡是牛逼的东西,别人是不能立刻看懂的。我想这跟当初我看《射雕英雄传》的一个情景很相似,九阴真经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当时觉得碉堡了!只要领悟了那句话,功力必定大增。可是,现在再想想,那不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么? 原句:“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当然,在传播信息当中的晦涩的合理解释,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很好理解了,商业原因。
再谈关于心理学应用的一些事。就拿一些书来说把,例如有些心理学的书籍是教人如何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的。这些书,也相当符合大众“洞悉一切秘密”的心理。可是,我见过一些人,他们可能因为书中的一些内容断章取义了,例如,书中说到,抱胸就是在防御。于是一些人就认定了这句话,抱胸就是在防御。甚至,一些人严重到直接忽略抱胸者所处的天气情况,而抱胸的人,仅仅是在“防御”天气的寒冷。另外,他们除了会“观察”以外,就什么都不会了。看到一个人做了一个肢体动作,内心评论到:“恩,这说明他是在防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变成了奇怪的人,甚至除了去分析对方,已经不知道如何和对方正常交往了。有些时候,要么就别学一些东西,要学就深入的学,系统的学。
再拿学习NLP的一些人,他们了解到了有个“检定语言模式”,看了一些书,他们又发现了新大陆,觉得书中讲的碉堡了,于是开始在生活中又变成了怪人。
喝酒的时候:“喝啊” “我不想喝”“什么意思啊,这不给面子啊”“你的意思是,我不喝酒,就等同于不给你面子?” “呵呵”
谈恋爱: “我喜欢听你说话”“你喜欢听我说什么话?如果是我骂你的话,你还喜欢么。”
工作: “我发现最近有些工作当中,有些内容需要改进,我们需要打起精神,虽然我们也有很多不错的成绩,但是不能说有一点成绩就骄傲。好好干吧各位!” “哪些工作中?需要如何改进?谁骄傲了?”
而有些搞心理学的人是标签党,他们可以从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判断出一个人属于X还是Y。一个人如果被他看到说话不多,那么就可以被归类为“童年自我表达未完成”。如果他爱说话,那么可以被归类为口欲期没得到满足。如果他爱吃饭, 就可以被归类于食欲期没有得到满足或是上辈子前世可能是饿死的。
现在是个资讯泛滥的年代,很多资讯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是我们却相当缺乏三个能力:“筛选和判断信息”“把信息进行系统的整合”“有效应用这些信息” 所以很多人并不是完全缺乏信息,而是缺乏那三个能力来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