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杂谈  >    内容

牛头论NLP应用之方·圆·无形

作者:牛头|文章出处:NLP研究院|更新时间:2007-12-05

        2006年9月4日午后,牛头正在看《活色生香》这本小说,很有意思。是一本关于电影的小说,说的是一个平凡的小青年,怎么一步一步成为一个导演的故事。看着看着,有点心得。关于NLP的,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主题是:牛头论NLP应用之方·圆·无形 

        牛头开讲: 

        前阵子,我见了一个NLP的培训师,他说我分享NLP的方式不对。我对NLP的讲解,一般来说,是结构式的。就是说,不同的主题,对应不同的精神与技巧。比如,如果我讲情绪,我就会说如果要处理情绪,有哪些观念,与哪些技巧。而他告诉我说,在外国的导师那里,他们讲NLP执行师课程时,是一个一个技巧讲的,而且每一个技巧都讲得很深,而把每一个技巧都练得很精湛后,自然而然,在各方面的应用,也就顺手拈来了。我说其实这并不矛盾的。 

        他的意思是:一个技巧可以用于不同的领域。我的讲解是:一个领域涉及到不同的技巧与精神。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主题之一:方与圆。 

        方是指规矩。一类问题,对应一些技巧与精神。 

        圆是指变通。把一个技巧变化地运用到各类问题里去。 

        方是:一对一,或一对多。 

        圆是:多对一。 

        而无形是指不受问题类型,技巧类型的限制,自由运用,随意组成,增删变化。在我看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学习NLP,一开始,肯定要有一个规矩的。 

        如果说,我们要处理恐惧,这个技巧也可以用,那个也可以,还有某某个技巧好像,大概,似乎也可以, 我们就迷糊了。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在初学者时,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或几个技巧。 

        以目标与问题为导向来讲,而不是以技巧为导向来讲。 

        这就是方了。 

        所以,在上一次的分享里,我把目标与问题,先分为二大类:内在沟通与外在沟通。一个是个人的,一个是二个人甚至群体的,然后,再把这二个大的领域,进行细一些的分类。就像是,先把一个方形切成二块长方形,再把长方形,切成小块,形成细分。这样子,看来比较机械化。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因为,我们不能在基础学习上,大讲顿悟与变化。 

        上次,我对这这个“方”的主题,只开了一个头,今天,再细一点讲一下。就算是上次《01牛头论NLP的本质、结构与应用》的续集吧。 

        大家学或用NLP,当你分清了你的目标或问题,是个人的,或他人/群体的之后,就进入这二个领域里的细分了,我这里先讲讲个人里的细分。 

        那天,我说过,在个人的领域,前提假设是核心,影响层次是主干。要领会核心的精神,把前提假设啃熟啃烂了;要应用好了,应用得心应心了,把影响层次一层一层理解透了,第一层对应的技巧,也要学会了。 

        为什么我要说影响层次而不说理解层次呢? 

        因为,第一:影响层次这个说法比较好理解,影响层次就是影响我们个人行为与结果,成败与得失的因素的排列,可是,理解层次里的“理解”我就不知是什么意思了。 

        此时高手小雨补充道:翻译的问题, 

        牛头继续: 

        第二,影响层次我是加了一层的,另外起一个名,可以与理解层次区别开来。 

        以我个人的理解来说,个人的经历经验记忆,对人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如果我们谈对人的影响因素,不谈经验的话,那我要说,不但是不完整的,而且是比较大的缺陷。 

        好了,下面我们进入主题。 

        影响层次有七个层。 

        要明白这个图,以及怎么明白怎么用它来解决个人问题, 先要明白,每一层的意思。 

        本来,我在小雨做的电子书《牛头智慧II》里有五课是讲这个的。叫牛头讲影响层次第一、二、三、四、五课。

  只不过,这里我想尝试把它们讲得更明白一点,贴近生活,贴近应用一点。 

        我先讲七层的意思,然后举实例来说明吧。 

        第一层:环境。 

        它是指时间、地点、人物、物体、科术与讯息。 

        我在上NLP执行师时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环境与最高层的系统,有什么区别啊?” 

        当时老师没给我讲明白,或许说我自己没听明白。这里,我说说我后来的理解。 

        环境,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在影响层次,是指我们周围存在些什么,或我们拥有些什么,这里是比较静态的。 

        比如说:我有一支笔。——这里笔,就是环境的一部分。 

        比如说:我今天去了公园钓鱼。——这里,公园,鱼,就是环境的一部分。 

        而系统是指什么呢? 

        它是指我 与一个团体的“关系”。而且,这个团体,一般是指包含“我”在内的。 

        我举例。 

        我的家庭关系不好。——这就是我与系统的关系,家庭,就是一个系统,而且它包含我在内。 

        我在单位里可受欢迎了。——这里,单位就是一个系统,因为第一它是群体,第二,它包含我在内。

   为什么系统会放在最上面呢? 

        因为个人的影响力,许多时候总是小于群体的,更何况这里的群体,还是指包含你在内的。 

        只不过在NLP,主要指包括自己在内的系统。谈得最多的,是家庭。这个最贴近我们的系统。其它的一些系统,那是《社会学》研究的范围了。NLP一般很少谈得那么远。 

        好,这里只是稍为区别一下,我们继续。 

        第二层是行为。这个不用说了。 

        第三层是能力与习惯。这个也很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NLP的名词,有它自己的含义。事实上,如果在一般语言里,环境就是系统。可是,在NLP里,我们是有特殊的指定的。所以,我们不要以自己旧的知识乱套上去。 

        能力=方法+状态=方法+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情绪) 

        此时有人提问:环境和系统的区别? 

        牛头答曰:静态与动态。一个是指我在哪里、我周围有什么、我拥有什么…… ;一个是指我与群体发生了什么关系。 

        比如,你说我在学校。——这里学校只不过是环境。 
       
可是,如果你说,我带领学校兴趣斗牛运动。——这时,关系就产生了,环境就开始向系统转型了。 

        当我与一个包含我在内的群体,产生了关系,这个群体,就叫系统。而群体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人组成的。 

        NLP这里的系统的概念,虽然也可以等同一般我们语言里的系统,可是在用的时候,还是有它比较严格的指定的。 

        下面继续主题,第三层是经验。 

        我们自己经历过的,或自己想象出来的经历,就算是经验,想象出来的也算。一般人想象出来的经历,影响力不太大,可是,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想象力很强,几乎可以等同于实际经验。比如爱因斯坦,他就想象自己骑着光在宇宙飞;像神经病人,他们就经常用想象来取代实际的经验;像一些运动员,他们就通过想象来完善自己的动作。

  经验包含二个部分:

  一个是我们怎么从外界得到信息的?——外感官。 

        我的外在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身(指皮肤)。我们通看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有舌尝,用身体接触来得到信息。所以,眼耳鼻舌身为五觉,在NLP中叫五个外感官。 

        它们的功能叫:感元。 

        比如,眼是用来看的——视觉。

   耳是用来听的——听觉

   身体是用来接触,动作的——触觉与动觉——简称触觉。

   舌用来尝——味觉。

   鼻子用来闻——嗅觉。 

        高手小雨补充:有点像佛学里的外六根 、内六尘 

        牛头答:是的,六根还加上“意”,是指我们通过看听说闻后,形成的意识。 

        然后,从外感元,也叫感元得到的信息,就进入大脑,保存起来。大脑保存东西,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的。它不是说:你今天的事,就保存在A点,明天的,保存在B点,后天保存在C点…… ,不是这样的。 

        它是把视觉的信息,保存在一个地方;把听觉的信念,保存在一个地方;触觉的,保存在一个地方;…… 这样子把一个经验拆散开来。然后,能过大脑的联系功能,把它们联系起来的。 比如,有一条神经,把A视A听A触,串在一起。你回忆时,就顺着这条神经,把这件事的所有经验回忆起来了。 

        大家可以做一个尝试,回忆你最喜欢的一个人。你会发现,有时你先回忆起他(她)的样子;有时你先回忆起他(她)的声音;有时…… 

        我们把这些保存经验的不同通道,叫内感元。 

        比如,你听到母亲说:“小佳,吃饭了。”你大脑就记录了这一个经验,里面有一个听感元就记录了你妈的声音,而且,这个声音还有大小,远近,声质,快慢等的不同变化。这些不同变化的区别,大脑里又分别记录了。这些区别,我们就叫:次感元。意思是次一级的内感元。它们组成了我们经验最基本,细小的单位。所以,李中莹老师给它们也命名为:经验元素。意思是说它们是组成经验的基本元素。 

        捣蛋同学提问:这些元素能否决定一个人的响应习惯? 

        牛头回答:有影响的。我们在记录我们的经验时,每个人都不大一样。 造成我们的感受也很不一样。 

        我记得,我最早学习次感元,是在台湾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写到一个中学老师研究二个学习在考场的次感元。学生A学习很好,学生B很怯场,平时学习与A差不多,可是考分就是不如A。结果,一问。发现A在回忆起考试时,他的视角是回忆到自己从考场的上方,向上看监考老师的。他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看老师,还能看到老师那“地中海”的头顶,很好笑。所以,他一点都不怯场,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相反,B回忆考试,他觉得老师站在讲台台阶上冷冷地看着他。大家想想看,老师站在台阶上当然比他高啦,而且还“冷冷”。所以,他的视觉次感元的空间位置与A的不同,就让他感受不太好,怯场也就随之而来。后来老师帮他改了一个,改成平视,他就觉得好多了。 

        捣蛋再次提问:这些元素影响了他的“信念”还是? 

        牛头:不是的。次感元的不同,影响了他的经验——》影响了他当时的感受。 可是,一次的感受,不一定会改变信念的。可是,如果是很多次,就会了。 很好理解的,如果他经历十次怯场,他认为自己是很容易怯场的,这时信念就形成了。 

        然后,第四层是信念与价值观一层。 

        价值观是指我们的需求、渴望。 

        比如,我受吃西瓜;爱吃葡萄;——这就是价值观。 

        比如,我讨厌蟑螂。这也是,渴望回避的一个冬冬。 

        而信念就是我们坚信的观念。

        结构师提问:我是个爱学习的人,这个是信念吗? 

        牛头答:是的。 一般来说,信念是服务于价值观的,我们大脑很少会特别去记录一些对我们不重要的观念。 

        信念有三个进化层次:

1、观念——我知道。

2、信念——我坚信是这样的。

3、信仰——就算我看到不是这样的,我也相信。 


        然后第五层是自我认定,也叫身份。 

        事实上,自我认定是“信念”的一种,只不过,它是对自己的看法与认定,也就是说是关于自己的信念。因为它很重要,把NLP研究者把它抽出来,堆高一层。 

        大家拿到一张集体照时,先看谁?一般来说,都是先看看自己。我们比较关注自己,所以,对自己的看法,就比一般的信念,来得更有影响力一些。所以堆高一层,供起来,常常烧香礼拜。 

        这一部分:关于个人的影响要素的简介,就说完了。 

        课后答疑: 

        无心:我是自卑的,这属于自我认定吧? 还是归属于信念层次? 

        牛头:——一信念,而且是关于自己的。——所以,是自我认定。 

        爱国者捣蛋:我们说某人是视觉型、听觉型等等;另外,又会问一些人这样的问题,例如:你的爱人在追你的时候到底是用了什么招数让你感动的?请问,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牛头:我没说谁是**型的啊。我前两天还刚说过不能这么说的。感官类型是一种能力,它是不断变化的,它就像水一样。什么型,只能是某个时间的。当然,也有一些人的“型”是比较稳定的。 

        另外,又会问一些人这样的问题,例如:你的爱人在追你的时候到底是用了什么招数让你感动的?——这是“方法”——能力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