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架构重整大纲
1.确定你要改变的模式(X).
2.与负责该行为模式的次人格建立沟通管道。
a.“为我之行X模式的次人格,请问你可愿意在意识层次与我沟通?”
b.建立“是--不是”的信号意义。
3.辨识行为(即X模式)与意图(即次人格之行那行为的目的)的差别。
a.“你愿不愿意让我知道,透过X模式,你想为我做什么?”
b.如果你得到“是”的反应,请次人格开始和你沟通,透过意图。
c.你的意识是否接收它的意图?
4.创造新的替代行为以满足那意图,请次人格在潜意识层次告诉你的创意部门,它有什么意图,然后由创意部门所提供的选择中,挑出新的替代方案,每选一项就要得到“是”的信号才行。
5.请问该次人格:“在往后适当的行为脉络中,你是否愿意负责执行,那三种新的替代方案?”
6.生态平衡检查。你问你的身体:“我身体的其他次人格是否反对这三位新的方案?”如果得到“是”的反应,那么就从上面第二步再重做。
有一次在交流分析学会开研讨会,我说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次人格都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会中一位女士说:“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荒唐的话!”
“我没有说那是真的,我的意思是,身为心理治疗者,如果你相信它,你会收获至大。”
“哦,完全一派胡言!”
“你根据什么相信那是一派胡言呢?”
“我就有许多次人格不值半毛钱,它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是挡路。”
“试举一例。”
“我有一个次人格,不管我做什么,从头到尾它就只会跟我说,我做不到,我一定会失败。它根本不需要那样刁难我,使事情徒增困扰。”
她说她会被高中退学,当她想我再复学时,次人格对她说:“你不会做到的,你不够优秀,你太笨了,那很难为情的,你做不到的。”然而她做到了。甚至于她想上大学,那次人格还是泼冷水:“你做不到的。”
我于是对她说:“恩,我要直接跟那次人格讲话。”我跟你们说,交流分析的人一听这话就愣住了,在他们的牧师里没有这一项,然后我一面跟他们说话,一面盯着他们的左肩看,把他们搞的不知如何是好,这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设心锚机制,因为,从那时候起,每次你看着他们的左肩时,只有那次人格能听见你的话。
“我知道你的次人格在为你从事一件重要的事,而它的做法是偷偷地进行,虽然你不欣赏它的作风,我却欣赏。我想要告诉这个次人格,如果它愿意告诉心智,它在为她做什么,或者它能获得一些它该得的奖赏。”
然后我要她进入内心,问那次人格,它在为她做什么正面而积极的事。它出来的答案是:“我在激动你。”她跟我说了这话后,又说道:“哎,我认为好奇怪。”我说:“喏,你知道,我不认为你会由此可能到这台上来,在全体学员面前做示范。”她悍然站起,穿过教室,坐了下来。你们学过策略的人,了解正反两极反应现象的人,都看得出来,那次人格其实就是一个懂得“效用”的神经语言程式执行师。它知道,如果它说:“啊,你去上大学啊,你做得到。”她就会说:“不行,我做不到。”但如果它对她说:“你不敢逃学的。”她就会说;“噢,是吗?”然后走出去做给你看。
现在,如果我能叫那次人格停止这行为模式,却不做其他改变,你们想那女人会发生什么事?……她就不可能有任何方法可以激动她了!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做生态平衡检查的缘故。生态平衡了,那新的行为模式也符合其他次人格的心意,因此在第六步骤时,我们基本上在创造了一个沟通系统,讲这个人的意识能和负责新行为模式的潜意识次人格互相表达意思。而且我们也真的在这领域找到更具功效的替代行为。当然,我并不确知,当这个研讨会结束后,这种安排是否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我曾经见过原先胆小如鼠的人去参加肯定自我的训练,结果觉得很具侵略性--那样咄咄逼人,以至于他们的丈夫或太太离他远去,连朋友也没有一个肯再和说话。他们到处吆喝人,极端自以为是,招人讨厌,朋友一个个都敬而远之,这是一种两极化的失控,或钟捶的两极摆动。为避免发生这现象,有个方法就是要设置保险机关,就像生态平衡检验。
当你沟通完毕,为该次人格创造了新的方案以替换原先出问题的旧行为模式,你要问问其他所有次人格,对这些新的替代方案可有什么反应。“有没有其他次人格反对我行为的新选择?”如果有次人格反对,它一定会使用明确的信号,也许属于同一系统,不过一定尽其可能的明确。如果你的肩膀突然紧张,你说:“很好,我的心智所知有限,如果你表示‘是’,请加强肩膀的紧张感,如果‘不是’则请减轻。”如果有人反对,这是值得高兴的结果,意味着,另有一个人次人格,另有一个资源,很活跃地为了你的改变而加入阵容。你该回到第二步,然后再重新做过一遍。
有一件事要注意,我认为这点可以区分真心的优秀沟通者和不合格者,那就是要使用明确的语言:所说的话必能获得你要的反应。粗心大意使用语言的人就会得到粗心大意的反应。维吉尼亚.萨提尔使用的语言很精确,而米尔顿.艾瑞克使用的语言更精确,如果你问问题的造词用字很精确,那你就得到明确的资讯。举个例来说,有人跟你说:“进入内心,问你那负责该行为的次人格是否愿意改变?”而得到的反应是“不”,答得好!因为你没有提供给它新选择,你不是说:“你愿不愿意沟通?”而是直接就问:“你愿不愿意改变?”
另外有人这么问:“请问你,我这负责该行为模式的次人格,你愿意接收我的创造力所提供的选择吗?”回答是“不愿意”,谁说不对,你的创造力一点也不摘掉你这方面的行为啊!那该作选择的次人格就是该为你旧行为负责的次人格,它才知道这个事情,你的创造力并不知道。
男士:如果潜意识里的创造部门拒绝提供任何选择,那该怎么办?
如果你尊重它,绝不会发生这种事。如果你身为心理治疗师,却不尊重人们的创造力和潜意识,它干脆就停止与你沟通。
女士:我的同伴和我发现,我的心智最不喜欢接纳改变。
我完全同意。对心理治疗师更是如此,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心理治疗师有个非常好管闲事的心智,我所认识的现代心理神学,虽然研究的是人,但几乎都暗示着,若要行为改变,保持意识知觉是有必要的。这是胡扯。
女士:我弄不清楚自觉和意识的分别,完形派治疗谈判谈到自觉地重要性,而且--弗烈兹.皮耳氏说:“拜托你的心灵,诉诸你的感官。”充分的自觉,我想那是指体验。我想他怀疑你能不能不受意识的干扰而得到感官的知觉,他在《DMZ of experience》里提到,他说,当你对你自己说话时,你所能体会到的经验只有越来越少,制造视觉影像还比较接近经验的体会,又说,让你自己有感觉最能获得经验,“DMZ”跟你在真实世界付诸行动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想他暗指的是,你可以纯诉诸经验体会而不要在意识上内省,他称之为“处于此时此地”,我们则称之为“当下”。我们拿来会做策略使用,在研讨会上面对大家时,我们用以组织我们的知觉作用与反应。在当下,你不跟自己说话,没有影像产生,也没有感觉,你纯粹只是读取感官经验,并直接反应。
完形治疗派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定,就是 认为解读线索是不好的事,你应该避免。如果你看往别处,你就可以避免,但你看往别处时,你就进入内心经验,我们称之为“内观”,而弗烈兹希望每个人都在当下,当然,他也在内心告诉他自己处于当下比较好!他是很有创造力的人,我想那是他的意思没错,但谁也不知道。
女士:你说当重建架构行不通时,我们都会知道。
我在这教室里绕圈观看时的确这么认为。你们试着练习,而没有达到效果。不过那不是针对对方对方法的批判,而是针对自己评论,在使用它的时候创意不够,缺乏足够的感官体验去接纳原本就在那里的线索。如果你认为那“没有效”--而不是判定你自己多么愚笨不知调适--据此评断出该学习些什么,开始探索什么,若是这样的话,那么心理治疗会变成真正开拓自我的机会,而不是批判自我的机会。
我教催眠的时候发现一件事,我想那是催眠在我们这个圈子无法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你是催眠师,你把一个人催眠了,然后给他一个挑战,诸如“你将不能睁开你的眼睛。”大部分的人不愿意让自己做这种试验的,在催眠训练研讨会上人们总是问我给说:“如果我给了病人指令,而他们却不照着做,那该怎么办呢?”我就答道:“你再给另外一个。”如果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他们就认为失败了,却没有想到这会是个机会,让你更具创意地反应。
这里有个真正的大陷阱,你若在沟通开始之前,先就预设好,“正确的”反应该有哪些成分组成,那么你所得到的结果,很可能严重缩水。不过,如果你只是照着策略,做些介入,然后一切交给感官去判断,注意看你获得什么反应的话,你会发现,所有的反应都可资利用。没有什么反应是好的或坏的之分,只要能用得上,任何反应都是好反应,那会是改变过程中的下一步。你会失败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半途停止,决心不再为它浪费时间。当然你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那你的失败经验也就没完没完了了。
有个研究计划我想你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有一组人,三分之一去学心理治疗,三分之一等消息,另外三分之一去看心理治疗影片。那些在等消息的人,进步的程度和其他两组的人一样好,这是对该研究计划的评论,而所谓评论就是如此而已。这个发现在我看来,彷佛说的是我们这个世界,当我做评论时,唯一我能辨别的就是,该计划说明了学心理治疗的那些人能力不足,碰到不寻常的观念他们就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而其实那新奇的观念说不定就是一个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