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百科  >    内容

牛头谈信念系统

作者:牛头|文章出处:牛头NLP圣经|更新时间:2009-12-22

  信念系统

  身份是一个人里面的本体实质,而这个本体实质面对世界种种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依据的便是这个人的信念系统。因此,可以说维持这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的是他的信念系统,而这个信念系统的效率便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和快乐了。

  信念系统(BeliefsSystem)其实可以分开为信念(Beliefs),价值(Values)和规条(Rules)。在我的课程里我为了方便总是称呼它们为BVR。价值和规条都同属信念,只不过是具有一些特别性质的信念而巳。

  信念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我们所认为世界维持下去的法则(注意是一个人脑里所认知的世界,也即是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变化或没有行动变化的理由,这个世界种种关系的逻辑。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如真理-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信念是绝对的。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给一个人的好处:其中什么重要?可以给我些什么?可以为我做些什么?或者凭此我可以得到些什么?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原因,所以,推动一个人的方法必然是在价值上做工夫。因为价值与一个人的推动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后面,我会更深入地讨论它。

  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规条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取得事情中的价值和实现有关的一些信念。规条会涉及人、事、物的组织安排和活动,故此,有清晰的动词在其中。

  以下举一些例子去证明上述的概念:

  例一:「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这样才显出我们被群体接受,和感到安全。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见面时都互道早安。」

  信念:「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信念中常有「应该」、「必须」等词语,以显出其绝对性,但是动词是不明显的。

  价值:「被接受,」「感到安全。」

  规条:「互道早安」这个行为,目的是使人们取得「被接受」和「感到安全」的价值,并且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注意所用之动词十分清晰。

  例二:「我不会成功的,参加了只会令我辛苦而又得不到收入,我昨天巳经推却了邀请。」

  信念:「我不会成功。」涉及个人的信念语中多有「一定」、「不会」、「必然」等词语,以显出其绝对性。动词也是不明确的。

  价值:「令我辛苦」、「得不到收入」。

  规条:「推却了邀请」。这个行为,保证了不会得到那些负面价值,并且实现了「我不会成功」的信念。所用的动词也是清晰明确的。

  例三:「每个有上进心的人都应该不断地汲取学问,因为学问懂得多,别人才会尊敬他,找工作更容易,升职也会快一点。你应该多看点书,多参加课程进修。」

  信念:「有上进心的人都应该不断地汲取学问。」注意「应该」二字的出现,所用的动词是虚泛的。

  价值:「别人的尊敬。」,「容易找工作。」,「快点升职。」

  规条:「多看书,多参加课程进修。」这样做,为了取得上面的价值和实现那个信念。

  该注意的是:信念和规条往往容易混淆,因为两者都常常会有「应该」二字出现。其实,它们不难分辨。因为规条总是为了实现信念。所以,规条是在信念之下,而且实现信念的方法也不会只有所说的规条,往往光是坚持那规条甚至会不能实现那信念。

  上面的例(一),「互道早安」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互相尊重」不一定用「互道早安」才能实现出来。事实上,「互道早安」,在欠缺某些条件的情形下,甚至不能保证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这个信念。例(三)也是一样,「多看书,多参加课程进修」,是为了实现「求上进的人都不断地汲取学问」的信念。这个信念也不一定只有凭看书和参加课程才能实现。同时,若不注意看的是什么书,参加的是什么课程,多做这些行为,不一定就会增加学问。

  一个人对国家的理想(「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信念,他相信政府若果这样,人民(包括他自己)便会有一些好处,例如安居乐业。为了确保人民能享有这些好处,政府也应订立法律。法律就是规条。

  一家工厂或企业的守则,就是它的规条。你问工厂企业的负责人为什么要有这些守则,他一定会给你充满信念、价值的回答。

  因为规条就是做法,所以往往可以观察到,而信念价值观存于潜意识,不为人所容易察觉,故此人们往往坚持规条而忽略了信念和价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