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应用  >    内容

生活中的NLP预设前提

作者:周杏林|文章出处:网络|更新时间:2010-01-24

  “预设前提”是NLP概念及技巧的基础,当我们思考或者处理事情时,假定人、事、物的关系就是这些“前提假设”所说,凭这些假定设计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用这种方式,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思考和行为的效果更好。

  1. 尊重别人的内心世界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的,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亦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一样,因此也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同样的结果。生活中即使你觉得很了解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也有你想不到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女性朋友突然惊慌失措,面色发黄,大喊大叫起来,原来她看到菜叶子上的一条青虫,其他人觉得很不好理解,颇有责怪她大惊小怪的意思。当我问清楚她怎么会这样,原来,在她大概四、五岁时候,她的哥哥曾经把一条青虫悄悄地放在她的脖颈里,吓得她大哭大叫,从那时起,她对青虫就开始恐惧。因此,在看到一些人有特别的表现时,我们需要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接纳,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不能通过道理来论对错的。只说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有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爷爷过90大寿生日,一大群来为寿星祝寿的人都称赞老爷爷身体十分硬朗、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一点都不像90岁的人。其中就有人问老爷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好吧,我告诉你们我的秘密!”

  老爷爷当众神秘且得意地说道:“65年前我结婚的时候,我和太太就在新婚之夜时约法三章,今后只要我们吵架,一旦证明谁理亏,谁就要出去院子散步。”“这65年来,每次吵架,都是我到院子里,或街道上散步。”难道65年来,每次吵架都是老爷爷的错吗?肯定不是!老爷爷是个智者,他看到的是,讲道理不如自己到外面散步来的有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维系了婚姻的幸福稳定和自己的健康。

  3.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意向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一个朋友的女儿正在读大一,突然老师打电话过来说这个女孩在外面租房住了,我朋友又气又急,赶到女儿读书的城市去找到女儿准备好好要教训她一下。行前找到我,要求帮他支个招。当我告诉他,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意向,建议他见到女儿之后先不要兴师问罪,要了解在外租房的行为会满足女儿什么需要。弄清楚这些后,再帮女儿出主意提建议。原来女儿的宿舍住着六个人,因为她睡觉打呼磨牙,有同学很不友好地说过她,女孩子觉得面子上很过不去,为了面子和不影响同学的休息,就在外面租房住了。后来,就打鼾一症状我建议她到医院五官科做了检查,对鼻腔的病变做了治疗,现在一切都回复了正常。由此看来,有违校规的外出租房,并非是女孩子怎样不检点,而是为了自尊和避免影响别人休息。

  4。地图不是地域

  地图只是一个象征 / 代表,并非真实的世界。我们以自己的词汇去形容自己的观感,继而建立自己的世界。通常我们会从观感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事物。过往的经历和学习帮助我们决定关注外界哪些事情。两个目睹同一宗车祸的人,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描述。两个人看同一幅图画却看到不同的景象。我们所描述的只是自己脑海中的影象─它只存在于我们自己的脑海。它并不是原本的事实。

  5.沟通的意义在于你得到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与“没有效果”之分。在做亲子沟通辅导时,经常会遇到“口水”妈妈,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孩子的管教也是相当严格,可是,孩子反倒有厌学甚至逃学的情况。这时,妈妈无助、沮丧,那种失败的感觉,从脸上一定可以读出来。这样的问题就发生在亲子沟通时,妈妈和孩子分别在两个世界,妈妈发出的信号,孩子收不到,没有回应,这样的沟通是没有效果的。有效的沟通是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引起共鸣,得到回应。

  6.重复目前的做法,只会得到目前的结果,如果现行的方法无效,就要改变它.

  做法不同,结果才会有所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改变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会比旧的做法多一分成功机会。想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7.凡事必有最少三个处理方法

  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为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第四、五,甚至更多的方法。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达不到预想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从而使事情发生改变。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只一个。“没有办法”使事情划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没有办法”对你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故应把它留在脑中。为何不使自己成为一个能找出办法的人?“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回家,而不是这条路通不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