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01 感官的敏锐练习︰
1:视觉感官的练习: (两人一组,每人10分钟)
◇ 度测:
A选定三个确知各答案为“是”的问题,依序询问A。
B在心中思索这问题的答案,但不要说出来。A度测出B以非语言的方式回答“是”的样子。
然后A再问B三个已知答案“不是”的问题,并于B思索答案时,A回想上述任何一个人,或想另外喜欢或不喜欢的人,A从旁度测之,找出B回答“不是”的样子。
◇ 检视:
A向B问一些是非题,但A并不知答案是什么。在B思索答案之后,A代B说明答案。B则立刻指出A的度测是否正确。
连续三次猜对后就可角色对换,重复上述步骤。
2:听觉感官的练习: (两人一组,每人10分钟)
◇ 度测:
B先闭上眼睛,听A说某一句话,如“今天天气真好!” “你好吗?”“再见!”或“记得再来哦!”等,但分别以两极的心境说出,如“高兴”对“气愤”,“诚恳”对“讽刺”或“兴奋”对“泄气”…等。
A在说之前,要先说这是第一种,或第二种,然后再说那句话,几次后,确认已可分辨了,再继绩下一步。
◇ 检视:
A这次不事先说是那一个心境,直接讲出那句话,B要马上回答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如果一时不确定,可用猜的,直到连绩三次都说对,就可互换角色,重复上述步骤。
◇ 挑战:
更挑战性的作法,是A可以再增加一种心境,或以两种较近似的心境来说。刚开始时,可以用较长的句子,逐渐换成只用一两个字来说。
3:触觉感官的练习: (两人一组,每人10分钟)
◇ 度测: (过程中两人皆闭眼)
A将手放于B手臂上,心中想着第一种心境或心事,约半分钟后手分开,两人皆动一动身体,甩一甩手,以改变心境。
然后A再将手放于B手臂上,一面说第二种,一面心里想着另一极端的心境或心事,约半分钟后手分开,动一动身体,并询问B是否已能分辨,如还不行,就再重复一次。如已可以了,则进行下一步。
◇ 检视:
A不再说出是那一个心境或心事,手搭上B手臂上后,直接进入那心境或心事,B在适当时间内,说出是那一个心境,B能连绩说出三次正确的答案时,就可互换角色,重复上述步骤。
◇ 挑战:
A可以更少的接触,或放置于较不敏感之地方,或稍微隔空进行之,亦可再增加一种心境或心事,交替进行之。
02 感官用语练习:
◇ 用语的转换(转译):(四人一组,每人10分钟)
选一个他想传达的讯息,以中性或非特定用语的述说:
使用“视觉用语”,表达相同的讯息述说:
使用“听觉用语”,表达相同的讯息述说:
使用“触觉用语”,表达相同的讯息述说:
◇ 例如:我了解你的意思。
我可以看出你要显现的部份。
我听得懂你在说什么。
我可以捉住你的想法。
◇ 练习:
今天天气真好!
我承认,这一次的会议有不同的目的。
不知道,台湾经济状况的未来会如何?
我无法了解,你这个计划有何意图。
03观察测度练习:
找一个朋友,请对方回想一个“兴奋”的经验。小心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包括1.姿势、2.表情、3.眼睛位置、4.呼吸、5.其它细微反应。
请对方回想一个“困扰”的经验,小心观察。留意两者的分别。
请对方回想一个“兴奋”或“困扰”的经验。观察对方并猜出这是甚么经验。向对方略作解释你所观察到的讯息。
请对方想一个“刺激”的经验,并小心观察。
请对方回想一个“兴奋”或“困扰”或“刺激”的经验。观察对方并猜出这是甚么经验。向对方解释你所观察到的讯息。
◎ 测度练习: (两人一组,每人10分钟)
A请B回想一位他很喜欢的朋友或亲人,当B开始回想时,A注意B之眼睛位置、头的角度、呼吸的深浅、快慢..,脸部肌肉的松紧、肤色、唇的大小…。
现在再请A回想一位他不喜欢的人,A在观察上述要点,看看那些有变化了。
随B回想上述任何一个人,或想另外喜欢或不喜欢的人,A要能辨识出来。
角色互换,重复上述步骤。
◎ 观察“眼球移动”练习:(三人一组每人10分钟)
A站于B / C两人等距离之正前方。
B / C轮流发问,并观察A眼球移动的情形。
A按B / C之问题,于心中思索,但不回答。B / C于发问时,仔细观察A的眼球移动情形,A之眼球若有不如预期的移动情形,B / C可立刻问A,“心中经验了什么?”。
角色对调,重复练习之。
04 走三角形练习:(两人一组,每人10分钟)
A:先选择一个情境,此情境含有视觉、听觉及触觉的各种要素。
B:请A想象地上有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顶点上,各指订一种感官经验(如视、听、触),并要A说明三角形的大小、颜色,以让三角形的感觉更真实。
B请A站到三角形上最符合其当时心情的地方,然后开始延着三角形的边线,非常缓慢地移动到另一顶点,B并注意其反应的变化(视→听→触→视…)。
等A已延边线绕三角形走过几遍,并经历过各种感官变化后,B请A站到三角形中央,让他同时感受到所有的感官反应。
角色互换,重复上述步骤。
05 用语类型的对应练习:(两人一组,每人10分钟)
A,B选定一个讨论的话题,而这话题是A感兴趣的。
A开始就主题发表意见,B于回话时,务必使用相同类型的感官用语。
3分钟后,B故意在接下来几次对话中,使用不同类型的用语。
随后,B又恢复使用与A相同类型的用语。
角色互换后,再重复上述步骤。
结束对话后,两人分享过程中的不同对应,有何不同感受?
06 以语言呼应眼睛移动的情形练习:(三人一组,每回10分钟)
A,B,C,共同决定谈话的主题及扮演的角色(如治疗师/病人,牧师/信徒,父母/子女…)。
A与B交谈时,C站在B身后,并以手势指挥A的眼睛看向某一方。
A遵照指示,并使用中性用语说一句话。
B根据A的眼球移动情形,以其所代表的感官系统中的用语,转述A的话。
在呼应了三分钟后,在接下来的一分钟,故意使用与眼睛移动情形不一的字眼,然后再回到对应的字眼三分钟。
结束后,A简述一下,当呼应与不呼应时,感觉有何不同。
07 学人说话练习:(两人一组,每人10分钟)
A与B选择一个两人皆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谈话。前3~5分钟,B在对应时,模仿A的声音及使用的字眼。
经几分钟的模仿后,B改变其声音的特质,同时注意︰A是否显得自在或不自在。A的行为是否也随着B而改变?
A与B再继续进行1~2分钟的谈话,此时,B再改变为另一种声音的特质,并注意A的反应。
A与B停止谈话,并互相讨论练习的情形。
角色互换,重复上述步骤。
08 电影配乐:
观看问题的电影︰
开始想着一个日常会遭遇到的难题。回忆过去曾经遭遇的真实事件,想着这个事件,注意内在的影像、声音,播放这个事件的电影,注意触觉的经验。
选择主题音乐︰
选择一个与刚才看过的电影完全不搭配的“主题音乐”。
例如︰卡通音乐、歌剧音乐…等。
配上音乐回放电影︰
选好音乐,开始在内心里重新播放电影,并清楚大声的配上所选的音乐,随着电影从头到尾拨放。
核对结果︰
现在,把电影倒带到开始的地方,重新拨放影片而不加配乐,检视这次的触觉感受有何改变?
09 画框:
想出一个问题状况︰
找一个比较麻烦的经验,或每天遭遇得到的困难。
看到自己在快照当中︰
很快地经历一下这个事件的记忆,就好像那是一部电影一般,挑出最能够象征整个经验的一个时刻,就像电影中的一个框格。注视着这个画面,注意你是否看到自己—那个比现在年轻的你?把自己当作旁观者的一般地看着这一切。
加入一个画框,将它变成图画或相片︰
把那个意象保留在心中,思考你想要在这幅快照加上哪一种画框。将刚刚选定的那个时刻,装上框放置在你心中个人画廊的其它画作当中,将那幅画转变得更艺术。
核对结果︰
现在想着那个曾经让你烦恼的事件,检视触觉的感受有何转变。如果还有些情绪,可以使用不同的框架和不同风格的图画重复练习。
10 一致不一致应用练习:
找出自己在过去生活中,三次做到言行一致(例如︰做了正确的决定。)的经验。
找出这三个例子中的共同点,以决定何者是可靠的指标,表示自己在那情况下,能做到言行一致。选取三次经验中,共有的某项自发性感觉,并试着在自己意志下,使这感觉可以产生,如没法产生,则继续进行下去。如可以产生,则另外再找一个感觉,直到找到一个,你无法由意志控制产生的感觉。
重复1~2步骤,只要换为不一致(例如︰做错误的决定)的例子。
想着某项你必需替未来做的决定,在想象决定的过程时,注意心中的感觉,与那一个经验相近,是言行一致的,还是不一致?
假如得到的感觉不像是完全言行一致时,则应先行修改决定或调整行动计划,直到获得足够讯号,表示可以做到言行一致为止。
11 与批判的自我沟通练习:
找寻自己内在一个经常在批评自己的声音,那个声音经常是斥责你,试图要强迫你去做某些事情。
仔细倾听这个声音,找出它的听觉次感元,以及倾听时,触觉的感受。
正向意图︰
问问那个声音,它对你的正面希望是什么?或对你的期望是什么?
检视意识的自我︰
是否赞同它的正面意图?如果是,就继续下一步。
生态检验︰
问问那个声音,是否愿意在符合它的意图下,试着改变它对你的说话方式,好让你更容易了解、接受?如果同意,继续下一步骤。
决定三种不同的说话方式,以作为下一步骤的探索方式。
例如︰柔和亲切的语调、鼓励支持的口吻…等。
进入内在,邀请那个声音,开始试试看这三种不同的说话方式,了解转换后的声音对你的不同影响。
选择一个最佳的方式,请内在的声音未来转换为该方式来与你沟通。
12 化解自我冲突练习:
B请A找寻一个经常出现的自我批判的情境。
A选择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分别在纸上写下“行为的我”及“批判的我”。并在地上标示出这两个相对的位置。
B导引A进入“批判的我”的位置,面对“行为的我”,以批判的姿势,开始重复所有的批判。
B让A中断情绪后,进入“行为的我”的位置,看着“批判的我”,听着他的批判,感受触觉的感受。
B让A中断情绪后,再次进入“批判的我”的位置,看着那个“行为的我”,想想看,他这些行为背后有哪些正面的意图。
B让A中断情绪后,再次进入“行为的我”的位置,看着刚刚那个“批判的我”,想想他批判的背后,可能有哪些正面的意图。
B让A中断情绪后,以旁观者的观点角度来看,这两个自我的正向意图有哪些共同点。
A再次进入“批判的我”的位置,在了解“行为的我”的正向意图之后,给他一句鼓励的话。
A再次进入“行为的我”的位置,在了解“批判的我”的正向意图之后,听着他的鼓励,想象将他拥抱进来,与自己合而为一。
未来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