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技巧  >    内容

NLP的次感元

作者:佚名|文章出处:红尘修罗NLP互动研习网|更新时间:2010-05-21

  一NLP表象系统

  NLP的“表象系统”所谓“表象系统”:(Representationalsystems)

  人类是透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来认知外界的现象,构成所谓的“主观经验”。感官表象的排列组合,形成我们行为的世界地图、世界模式或世界观。

  我们以我们感官来重现自己的经验,所以感官在NLP里被称为表象系统。人类头脑的种种复杂活动是由最基本的“表象系统”组成。所谓“表象系统”即是指图像(Visual),声音(Auditory),内在对话(AuditoryDigital),感觉(Kinesthetic),嗅觉(Olfactory)及味觉(Gustatory)。

  在NLP“感官的认知”被称为“表象系统”,总共有五种“表象系统”。

  1.看(视觉的,简写为V)

  2.听(听觉的,简写为A)

  3.感(触觉的,简写为K)

  4.味(味觉的,简写为G)

  5.嗅(嗅觉的,简写为O)

  一般来说,组成“心略”的主要“表象系统”,主要是前四种。这些表象系统可以再细分为:

  看(视觉的,简写为V)-----可分为:

  1.外视(Ve)代表“看见外界的”某样事物。

  2.内视(Vi)代表“看见内心的”某样事物。内视又可分为:

  3.内视回想(Vir)

  4.内视构想(Vic)

  听(听觉的,简写为A)-----可分为:

  1.外听(Ae)代表“听见外界的”某种声音。

  2.内听(Ai)代表“听见内心的”某种声音或对话。内视又可分为:

  3.内听回想(Air)

  4.内听构想(Aic)

  5.内在对话(Ad)---“听觉用字”,表对说话者所说的内容感受较强。

  6.而(At)---“听觉用话”,表对说话者的口气感受较强。

  感(触觉的,简写为K)-----可分为:

  1.外感(Ke)代表“触模”某样东西。

  2.内感(Ki)代表“内心的触感”(感觉)。

  i代表“内心的”

  e代表“外界的”

  t代表“口气的”

  d代表“用字的”

  当头脑开始活动的时候,这些“表象系统元素”便会以不同方式的组合。“心略”就是这些“表象系统元素”组合的次序。因此“心略”是由1.“表象系统元素”。2.“元素的次序”组合而成。

  辨别他人是在什么“表象系统”里的方法有二:

  1.感官用字或用词

  2.解读线索

  NLP策略注记法:

  Vi视觉内部你有什么内在的画面?

  Vc视觉建构你看起来像什么?

  Vr视觉回忆你看到什么往事?

  Ve视觉外部你看到周遭什么东西?

  Vd印刷的文字你在读什么?

  Ai听觉内部你在脑中听到什么?

  Ac听觉建构你是否听到某人在讲…?

  Ar听觉回忆你是否记得某人讲过…?

  Ae听觉外部你是否听到周遭什么…?

  At听觉声音你听到什么声音没有…?

  Ad听觉数位(语言)谁在说话?

  Ki触觉内部你内在的感受为何?

  Ki+触觉正面感受这是否有一舒服的感受?

  Ki-触觉正面感受这是否有一不舒服的感受?

  KiM触觉后设感觉(直觉地知道)觉得这个对吗?

  Kc触觉建构你想像躺在充满鱼只的床上?

  Kr触觉回忆你记得曾经觉得…?

  Ke触觉外部你身体的外部感觉为何?

  /比对

  Ve/Vc比对/测试,外部视觉与内部视觉的比对。

  犹豫

  ●决定点

  →类比的联结

  D→数位的联结

  【Vi→Aidt→Ki】→KiM相反

  Ae→Ar→Ve/Vi→●→Ke→Ve→Ki→Aed→跳出

  ↘Ki→Ke→跳出

  表象系统的“心序”是什么呢?

  构成“心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感觉”,它又分为“对内的感觉”(internal)和“对外的感觉”(external)。

  说的更清楚点,“心序”就是把我们对外界的认知,好好地组合,然后在内心里呈现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序”,且一成不变地产生个别的心境和行为。所以若能知道别人的“心序”,便能使他与你契合,任何的意见交流都能很顺利地引出他的回应,使他变得难以抗拒。

  表象系统创造内在的世界:

  你创造了你的现实之图后,你就要依赖它而活了。所以,当你在创造它的时候,要记得两件事件:

  1.你如何运用五官去感知外在世界,将会影响你在内在世界的思想与经验。

  2.你可以改变如何运用五官于外在世界来改变你内在的经验。

  我们的脑袋是一部天然的“虚拟实境”的机器。只要一个痛苦的回忆,就可以让我们再度退缩;而愉快的回忆可以让我们再度开怀,并重温那愉悦的经验。只要想想吃柠檬就可以让你分泌唾液。

  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兴趣、职业及一些先入为主的念头在指导过滤过程,保护我们免于感官超载。

  我们不断以我们的表象系统,创造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创造一些美妙的“感官鸡尾酒”。只要你知道,内在世界是由你创造的,你就可以开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造,而不要再由你的大脑去越俎代庖了。

  就像我们以五官来认知外界的事物,并发展出技巧与各种偏好,我们也以表象系统在我们的内部,发展出技巧与偏好。

  你的偏好是什么呢?

  1.如果你的偏好是“视觉的”,你可能会对绘画、室内设计及时装、电视、电影、象征物,数学及物理等方面有兴趣。

  2.如果你的偏好是“听觉的”,你可能会对语言、写作、戏剧、音乐及讲课等有兴趣。

  3.如果你的偏好是“触觉的”,你可能会对运动、雕刻、体操、身体工作的治疗及田径等有兴趣。

  你越去运用你的感官,它就越敏锐,而你也会越重视它们做为“表象系统”。这并不表示你就被限制住,而只是表示你有某项强点,但如你倾向于特别不用那项“表象系统”,你也会有那项弱点。

  了解你的偏好,就能了解你的强处及潜力。很多人以为他们对音乐、艺术或数学没有才华而其实他们只是没有用上做那些事情的适当表象而已。

  NLP的研究者发现,在教导人们如何发展他们较弱的表象系统后没多久,他们都能很快在那一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才华来。

  当你要重视一个经验,你总是要应用某一表象系统来将其启发,这就叫“先行系统”。

  假如是“视觉先行系统”,它会像电脑的滑鼠一样,只要在上面点一下,整个程序就会展开。

  而“听觉先行系统”,就像听某首音乐的前奏,一下子就知道整首音乐是什么。

  而“触觉先行系统”,只感受到一点点感觉,突然间,就可以将你带到那完整的回忆中。

  表象系统与人际关系:

  要了解你的人际关系情形,表象系统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首先,你怎么知道别人是如何关心你的?

  有些人是“视觉型的”,他们需要看到情感的展示及关爱的注视。礼物的往来可能是重要的,但他们会在乎包装,也希望别人如此。另外,如果他们的伙伴打扮得很好,这也是表示他们在乎的证据之一。

  “听觉型的”可能需要不断听到另外一位讲他们在乎他的话。一个可爱的语调是很重要的。而他们也会特别敏感于别人所用的字眼及语气。因为字眼对他们来讲是重要的,所以他们无法原谅那些在生气或开玩笑中说错话的话。他们容易与他们在乎的人谈话或讨论事情。他们也通常以声调的不同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并希望别人能听出他的意思。

  有些人是“触觉型的”,比较喜欢以肢体来展示情感。如果没了那些方式,他们会觉得别人不在乎他而感觉被排拒了。

  我们也会比较挑选与我们有相同的主导表象系统的人为朋友,因为我们会有许多相近的兴趣。当你知道别人是如何思考,你就能了解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而什么又会对他们造成困扰。

  “比较偏好视觉系统的人”比较会对环境中的凌乱或不整齐,感到不痛快。你如果有一位同事。桌上老是干干净净,并且知道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他很可能是一个视觉型的。

  “比较倾向听觉的人”,就很容易被噪音所干扰。他们要在比较静的地方才能工作。

  而那些“比较倾向触觉型的人”,就比较喜欢舒服,他们比较敏感于如何及在哪里坐起来比玫较舒服。

  当你了解表象系统这东西后,你可以更加了解,人与人之间,为何有如此不同。你可以一方面安排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尊重别人的需要。

  表象系统的转换:

  人是多感官的动物,没有人一直只使用某种表象系统。如果我们可以这么做,不就会遗漏这世界上许多不可思议的美丽,而且我们也必定会有某种障碍。事实上,所谓有障碍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些不会好好利用某种主要系统的人。

  我们也应该知道,人们经常由一种感官跳跃到另外一种感官,是为了要获得他们正在搜寻的讯息的丰富经验。在这么做的同时,眼睛就会根据当时正在撷取的表象模式而移动,这就是后面要提到的眼动线索。

  系统转换不是你偶而见到的奇怪现象。在实践过程中,它随时发生,而且是我们经验很自然的表现。但我们对生活的经验进行回应时,我们不断地从一个表象系统移动到另外一个表象系统,即使我们以为自己是倾向一个主要的系统,我们也是如此不断地变换着。

      表象系统的元素“感元”

  表象系统的元素“感元”︰(modality)

  NLP的假设前题:

  我们透过五官来摄取所有的资讯。

  人们是对他们的现实之图做反应,而不是对现实本身。

  人类的每个脑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头脑不会只是坐在那儿想。我们会主动地探索现实,知觉是由内往外的。当我们在找寻那些我们有兴趣或觉得重要的东西时,我们会强化脑中某些神经的联结,而弱化其他的。我们只会被有兴趣的东西吸引。自然界的东西并不会自我贴标签,是我们将其贴上标签的。

  人类由五类“感元”形成的“内心储忆”,强弱各有不同,你或许可以把它们看成是构成我们经验的成分(ingredients)。

  我们的“内心储忆”,是经由五类感觉器官而测得的,换句话说,我们对周遭的认识,是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而传送的讯息。

  因此任何存放于内心的经验,就是透过这五种感官,其所传送至脑子的讯息就称之为“感元”,其中以“视、听、触”三种感元为主。

  模仿一个人的“内心储忆”,必须知道每种“感元”成分的精确用量,就能有同样的“内心储忆”感受,如果你完全按照他的行为,就能够做出和他完全相同的结果。

  当我们想改变对某事物的看法时,就得改变下列二者:

  第一是“感觉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内心储意。

  第二是“行为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三表象系统的单位是次感元

  感元的组成单位称为“次感元”︰(sub-modalities)

  在我们大脑内贮存的个人经验记忆,由一些基本的元素组合而成。分为内视觉、内听觉、内感觉、内嗅觉和内味觉。这些内感元的细分叫做“次感元”。

  任何我们以感官可以在外在世界做的差异,我们都可以在内部重现之。而去呈述的细部我们称之为“次感元”。

  “次感元”是大脑储存资讯的方式,即相对于感元(感官),于其下更详细的区分。如以视觉经验来讲,视觉影像的亮度、对比、位置、清晰度和大小…等,都可以说是该经验的“次感元”。

  “次感元”是“感元”的更小的基石,也是画面、声音及感觉更完整的组成要件,“次感元”就是把“感元”更微细的划分,这是构成任何人经验的最小且更精确的单位。它们也是让每个经验间,有差异的要素。

  我们的“希望”、“信念”及“记忆”,都有它的“次感元”结构。而这也是我们以此来赋予它意义。然后我们对它才有感觉。

  了解“次感元”能给你对自己的经验,有更多的选择。“次感元”让我们可以更加掌握我们的“主观经验”,因为我们可以随时修改它。

  如果你知道自己在某资源的状态中的相关或重要“次感元”,你就可利用此模式来调整低资源状态的“次感元”,使其立即改观,知道如何使用“次感元”,等于知道如何掌握自己大脑的运作方式。

  当我们以改变“次感元”来改变经验的结构时,其意义也会跟着改变,而当意义改变时,我们的“内在反应”也会改变。

  有些特别的“次感元”改变,会特别对你的“内在经验”有强烈的影响力。这些我们叫做“关键次感元”。

  “次感元”另外还可分为“切身的”或是“无关的”次感元。

  “切身的次感元”画面就是你身历其境,是当时你本人就在现场看、听、摸周遭的一切。

  “无关的次感元”画面就是你冷眼旁观,像是在看电影似的,观看自己在画面里的一切活动。

  视觉次感元听觉次感元触觉次感元

  □是结合的或脱离的□立体声或单音的□感受位置

  1.颜色(彩色或黑白的)1.说话声或一般的声响1.强度(强或弱)

  2.有框的或没有框的2.发声源(来源)2.重量(轻或重)

  3.移动(是动画或是图片)3.内容3.压力(软或硬)

  4.景深(平面或立体画面)4.方向4.压力源

  5.速度(比正常快或慢)5.声调高低、音量大小5.延伸(范围多大)

  6.位置(左右、高低、上下)6.音色6.表面(粗糙或柔顺)

  7.距离(远或近)7.音速快、慢7.质感、温度的改变

  8.明亮度(明暗之对比)8.节奏、韵律8.时间久短、频率

  9.清晰度(清晰或模糊)9.持续时间(连续或中断)9.呼吸状况(速度)

  10.特定焦点(聚或散)10.距离10.肌肉张力(松紧度)

  11.透明度(透明、不透明)11.口气11.震动(有无震动)

  12.观看角度(正斜)12.清晰度12.是否疼痛,状况为何

  13.画面数目13.声音是否独特(特点)13.动量、方向、速度。

  14.画面大小、主体大小14.是否有嘈杂度14.尺寸及形状改变。

  15.是主角或配角15.有无特殊字眼15.体内或体外

  16.有无特别感受16.有无特别感受16.有无特别感受

  17.还有无其他的17.还有无其他的17.还有无其他的

  注解:

  视觉次感元:

  光亮度、大小、颜色、距离、清晰度、位置、对比、动或静画、全画面或有框架、速度、跳动或连续、光的角度。

  3.移动(是动画(像电影)或是图片(幻灯片))

  7.距离(自己与画面之距离,.自己与主体之距离)

  10.有无特定焦点。(焦点是否对正某一特殊目标?)

  14.画面大小。(是真人大小亦或不是?)

  16.有无特别感受。(给你什么样的特别感受?)

  听觉次感元:

  来源方向、距离、速度、音量、声调、清晰度、位置、拍子、对比、持续或间断。

  2.发声源。(是你在对别人说,还是在听别人说?)

  3.内容。(你说了些什么特别的亦或是听到什么特到的?)

  4.方式。(你是如何说或如何听?)

  5.声调、音量(高或低、大声或小声)

  6.发声位置。(声音来自何方及声音的距离)

  7.音调(间接或连续、音调变化有无抑扬顿挫、音质变化柔软或粗糙)

  8.节奏(正常或不正常、声音快或慢、连续或间断的)

  9.持续时间。(声音持续时间的长短?)

  12.清晰度(清楚或压抑的)

  14.是否有嘈杂度嘈杂度。(声音是和谐的亦或是嘈杂的?声音变调?为何变调?是否有回音?)

  触觉次感元:

  压力、位置、范围、强度、温度、频率、期间、形状、粗/滑、重量。

  7.质地的改变。(质地是否有变?是粗糙亦或是细致?)

  9.呼吸。(呼吸方式为何?如何开始?如何结束?)

  12.是否疼痛,状况为何。(疼痛位置、急痛或缓痛、冻痛或灼痛)

  13.动量、方向、速度。(有无移动?如果有的话,方向为何?速度为何?)

  14.尺寸及形状之改变。(大小及形状有无改变?)

  透过“改变次感元”来学习或改变“内心储忆”的技术:

  我称它为作自己的导演,为自己导一部精彩的人生大戏。

  “世事的好坏,全看你怎么想”……莎士比亚

  此透过“改变次感元”来学习或改变反应的技术,对于心绪产生问题的朋友有很大的疗愈力量。

  要把心境中负面的影响“改变”,就像是一个导演“改变”拍摄角度、音乐的音量和型态、人物移动的速度和距离、画面的色彩和画质,以达成影响观众的效果,你也可以用相同手法引导你的脑子,产生能助你达成最高目标的心境及行为。

  ◎“结合”及“脱离”心态︰(Association&Dissociation)

  “结合”心态与“脱离”心态是大不相同的。

  “结合”与“脱离”如以中国话意译,可看为“身历其境”与“置身事外”。

  当我们“结合”入某项经验时,即意谓着,我们真正感觉及享受到那经验的所有细节。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脱离”某项经验时,我们就是与那经验保持距离并切断对它的任何感觉。

  在NLP里,你常会被要求“结合”入某项经验,这即意谓着,你要假装好像透过亲眼再度看到记忆中的那段经验,假装你是确实在场,并经历所有的感觉、声音、味道、及画面。要让人“结合”入某项经验,你可以问他:

  看到你所看到的。

  听到你所听到的。

  感受到你所感觉到的。

  当你运用次感元去回想一件经验中的事件,当你在经验中,你以你自己的感官所感受的情况为“结合的”。当你是“结合的”心态则感同身受。注意一个“结合的”心态是当下的,你的身体可能会“往前倾斜”。

  对一个愉快的经验用结合的技巧,把自己身历其中可以强化其感受。

  “脱离”是当我们要对某一情境保持冷眼旁观及对其所会引起的感受保持距离时,采用之方式。当你是在“脱离”状态时,你会自己在那情境中,就像在电影银幕中看到自己一样。与某一回忆“脱离”,会大量地消除你对那回忆的感受之强度。当你要某人“脱离”时,你可以跟他说:

  看着你自己在做…..或成为……..。

  你与所观察的画面的距离越远,“脱离”的程度就越强,在有些案例或创伤中,你可能同时会要求距离与一些高度。所以你可以说:“请从一个安全的距离及高度,俯视这情景”当你改变看某事的角度时,你会自然地注意到某事已改变了。

  当你在经验外,你以某一距离外看你自己则为“脱离”。当你是“脱离”心态则感受力弱,甚至感受不到。注意一个“脱离”心态时,你会感到有点距离,并有一种反省的心情里,你是客观且就事论事,检讨过去;策励未来。“脱离”心态是脱离当下的,你的身体可能会“往后靠”。

  对一个不愉快的经验用脱离的技巧,把自己置身度外可以弱化其感受。

  日常生活里,是随时在“结合”与“脱离”。然而,问题是有些人经常“结合”入负面的心态而无法“脱离”之。有重大创伤经验的人,尤其如此,经年累月“结合”于负面的经验。你现在已学会如何由“结合”转移为“脱离”,以便得到心境的改变,并能经常保持在正向的心态中。

  活用“结合”与“脱离”心态,如能够自在地游走于两者之间,你会得到很大的情绪解放及学习空间。

  何谓“叠合”的方法?(overlap)

  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是“听觉型的”,就能利用“听觉”最快地抓取经验,最容易记住当时所听到的。由此可以勾起你的“内心储忆意”,然后透过“视感元及触感元”,便能让你想出

  四运用次感元技法

  ◎次感元运用练习:

  “次感元”反映出我们组织经验的方式,一个问题状态与一个资源状态之间,其形式上与过程上有何不同,便取决于各自所用的“次感元”,转换“次感元”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经验。

  基本的作法是先找出问题状态和资源状态在“次感元”上的差异,然后借由转换,将问题状态转换为资源状态。

  我们可将这种方法应用在未来的事情上,让自己的态度变得更积极,更具有建设性。

  01练习一:

  花点时间现在我要你回想过去的一段美好回忆,不管是最近或许久以前发生的。

  阖上眼晴、全身放松、陶醉其中。现在让那个画面越来越清晰,在这变清晰过程中,留意你心境的改变。

  下一步我要你把这画面拉近,然后停止并逐渐放大。此刻当你在操作时,会发生什么?是不是改变了经验的强度呢?

  对大多数的人而言,这样的操作过程,必然会有更强烈且更愉快的感受,让你处在更振奋、更快乐的心境中。

  请再一次回想刚才的回忆。现在提高你听到的声音,加快节奏、加强低音部份、改变音质,让它更强更有力。

  同样地让我们改变“触觉”感受,让记忆变的更暖和、更柔软、更顺畅,看看此刻你的感觉如何?

  现在,让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来加强颓丧的效果。我要你回想一下让你不悦且使你痛苦的回忆。

  阖上眼晴、全身放松。让你不悦且使你痛苦的回忆,把它拉近、放大,你心里会如何?

  许多人认为这种颓丧心境加强了,觉得比以前更令他们沮丧。

  现在把这个记忆回复原状,并把它变小、变模糊,以至悄然隐没,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试试看,你会发现这种颓丧感觉失去它原有的力量。

  再用相同的方式来练习“听感元以及触感元”,你会发现内心的感受是受你控制的。

  这一切你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学术理论,请专注认真地练习,并仔细地记下你是偏向于那一种“感元及次感元”,留意你“下意识”改变后的感觉。

  请把刚才的颓丧画面重新开始,现在让它变小,请留意当它在缩小时所发生的状况。下一步请把焦点偏向别处,让刚才缩小的画面模糊、朦胧,乃至难以辨认。此刻请把画面往远处移去,直到看不见,彷佛没入在一个想像的太阳里。

  用相同的方式来进行“听感元”的变化。先把听到的声音降低其音量,让它变的迟缓,失去原有的节奏。

  再来“改变触觉”的感受,让那画面里的人或物慢慢地烟消和熔化,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如果你跟其他的人一样,我相信这颓丧的画面会失去它的威力,不再令你痛苦,甚至于消失不见。就用这种方式,你就能把过去让你痛不欲生的经验变得对你无力,完全地溶解和消失。

  在过去,你曾受内心的储忆所左右,但现在你应当知道,不要再像以前的方式去体验了。

  ◎有一种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控制脑子。

  你可曾有过为内心对话所苦的经验?

  你可曾有脑子关不住的情况?

  我们的脑子时常在对话,我们在与自己争辩,想推翻先前的看法或澄清过去的问题。

  如果你真发生了这种情况,就先降低心里声音的音量,这种方式对许多人都证明有效。

  是否你也曾有过常常压抑你的内心对话?你现在用相同的词句,把声音变得更迷人,差不多是一种挑逗的语气:“你是办不到的。”看看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越不要你去做,你却越有想去做的冲动?现在试试看,并体验它的差异。

  02练习二:

  让我们再做另一个练习,请你回想过去很卖劲做事的经验,尽可能放松自己并浮现出那次经验的画面。现在我要问你几个有关的问题,一次答一个问题,不管回答为何,没有对错之分。

  ◇当你“看”这画面时,请问:

  1.是连续的或是格放的?

  2.是彩色的或黑白的?

  3.是贴近的或远离的?

  4.是在左、在右或在中间?

  5.是仰视、俯视或平视?

  6.是你身在其中或置身其外?

  7.是有外框或没有?

  8.是清晰或模糊?

  9.是亮或是暗?

  10.是正对焦点的或偏离焦点的?

  当你在做这练习时,请记得你对哪种“次感元”感受最强,哪种“次感元”对你的影响最大。

  ◇当你“听”到声音时:

  1.那是出自于你或从画面中其他的人发出?

  2.你听到的是对话或自言自语?

  3.声音是大或小?

  4.是连续的或间断的?

  5.节奏是慢或快?

  6.是渐近或渐远,或维持一定?

  7.主声是什么?

  8.声源在何处?

  ◇当你在练习“触觉”时:

  1.它是硬或软?

  2.是暖或凉?

  3.是粗糙或光滑?

  4.是弹性的或钢性的?

  5.是固体或液体?

  6.是尖锐的或圆钝的?

  7.是你身体那一部份触摸的?

  8.声源在何处?

  这些问题或许一时很难答覆。如果你的“内心储意”倾向于使用“触感元”,很可能你会很快地认为,无法在心里形成这个画面。

  请别忘了,我们谈过信念,别说你不能,只要你下苦心,就可以办到。当你对自己的“感元”更熟悉,就可以借助叠合(overlap)的方法,来改善你的认知方式。

  03练习三:

  现在反过来让我们再做个练习,我要你去想一件目前很有心要做的事,不过就是提不起劲,也无心去做。

  再一次,请你形成内心的画面,照前述的问题练习,请仔细记下并比对先前练习的结果,看有何差异。

  先从“视感元”开始,再做“听及触感元”的问题。当你做下去时,请记下是何种“次感元”让你感受最强烈,何种“次感元”最能影响你的心境。

  04练习四:

  现在把“练习一”,当做“实验一”;“练习二”,当做“实验二”,这做起来并不难,就把你的脑海想像成电视的分割画面,同时注视两个画面。

  相对应的“次感元”之间,是不是有差异呢?我敢预测一定是有差异,因为在神经系统里不同的储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现在请照我们先前所教的鼓舞方式,修正“实验二”里尚未有劲的“视储意”,让它与“实验一”的“视储意”相符。

  在这可肯定的是,每个人“实验一”的“视储意”一定比“实验二”的“视储意”清晰且较贴近。我要你集中精神注意他们的差异,然后操作“实验二”“视储意”,越来越近似于“实验一”的。同样的,也请修正“听及触的储意”,现在就做。

  现在你对“实验二”有何感觉?是不是比较有劲了呢?如果你让“实验一”跟“实验二”都相符了,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例如:原先“实验一”是电影,“实验二”是幻灯片,现在“实验二”也变成电影。

  在你比较好“视、听、触”三类“次感元”后,你一定会找出某些“次感元”让你有劲,那么就把那些令你无劲的“次感元”相对应地改变吧!

  千万记得,挫折感、沮丧以及快乐都“不是实体”,而是因某些“特殊的影像、声音和活动”,让你在有意无意中所造成的。当你越能熟练地“转换次感元”,就越能得到你所求的。

  结合/脱离的练习:(两人一组,每人10分钟)

  本练习的目的,在于使你能熟悉“结合”与“脱离”这两种心态,并知道如何有意识、轻易地由其一种心态转变到另一种。

  ◇结合练习:

  1.“结合”入某一愉快的回忆里。花点时间,完全进入,因此你可以在那情境里,由自己的眼睛,看到所看到的,听到所听到的,及享受那情境里所有美好的感受。

  2.从过去生活中,挑选几个不同情境与时间的愉快回忆。重复上步骤进入几个美好的回忆,一次一个就好。

  3.闭上眼,并请求你的潜意识,无论任何时候你回想起那些愉快回忆时,它都愿意自动“结合”那些愉快回忆,以成为你的正向资源。

  ◇脱离练习:

  1.从某一不愉快的回忆“脱离”,挑选一个中度的不愉快回忆,然后花点时间,将自己与其完全“脱离”到一段安全距离外,看见你自己,就像在电影或电视上看到自己一样。

  2.可试试调整自己与画面中自己之间的距离远近。保持为“脱离”的观察者,但又怀着兴趣与好奇。

  3.重复几个类似错误、失望….等,中度不愉快的回忆,做“脱离”练习。

  4.闭上眼,并请求你的潜意识,当你回想起任何不愉快的经验时,它都愿意,自动地将自己与那些不愉快的经验“脱离”,以成为你的正向资源。记住,这是会让你更享受生命的聪明选择。

  五NLP的“咻”(飙换)模式

  何谓“咻”(飙换)(swish)的方式?

  “飙换”的方式是当你一有了“负面的内心储意”时,便会自动地勾起“正面的内心储意”取而代之。它常常被用于某些棘手的问题或某些坏习惯。

  例如:当你内心一有了想吃的念头时,“飙换”方式便会自然地产生一个“更有力”的阻止念头,让你打消食欲。若你把这两种储意连接的很好,不管任何时候你想多吃,“第一个”念头便迅速勾起“第二个”让你不想吃的念头。

  这个方式最具成效之处,便是一旦你运用纯熟,你根本就无需再加思考,便能自动地发生。

  ◇透过“飙换”的练习方法来改变“内心储意”的技术:

  第一步:先确认你想“改变的行为”。

  这种做法是你得“做个内心储意”,好像能亲眼看到似的。

  例子:假设你有咬手指甲的坏习惯想要戒除掉,那么就想像眼前有幅画面,是你提起手,把指头伸到嘴边,开始咬起指甲来的画面。

  第二步:在把想要“改变的行为”画面建立好后,再建立一幅你“希望的行为”画面。

  假设在这画面里,你彷佛看见自己把手指拿开,上面留有牙痕,接着看见自己的指甲修剪整齐,全身盛装,举止温文有礼,脸上洋溢着自信。当你浮现出这个画面,你要以冷眼旁观的角度去看,而不是身在其中,如此才能让你重覆地使用。

  第三步:先“飙换”这两个画面,好让“不想要的念头”能自动地勾“起想要的念头”。

  “飙换”的方式要这么练习:

  1.首先把你讨厌的行为在脑海里形成一幅既大且清晰的画面,然后在它的右下方形成另一幅既小且暗淡的画面,是你希望改变后的面貌。现在请你在一秒钟之内,让这幅小画暴长,穿破大画而出,同时画面变得十分清晰。

  2.当你学会了“飙换”方式,以往曾让你兴起想咬手指甲的念头,会立刻把你引入不想的念头里。就是这样,你便能在脑子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方式,去处理过去曾困扰你的问题。

  3.这举动似乎有点幼稚,但是却能把一连串有威力且肯定的讯号送进脑子里。此时在你脑海里的画面是大幅的、清晰的、色彩鲜明的,就是你要的新面貌,而旧有的那幅画面却已经碎成片片了。

  4.要练好这个“飙换”方式,秘诀就在于替换要快,且要反覆演练,当你有决心想改变,只要多练习,积极的期望一定会成功,如果你成功的,那你其实也已经学会了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了。

  5.有时候,在“飙换”的过程里,加上一点“嗅觉或味觉”的次感元,可能效果会更好。

  6.另外“飙换”方式的技巧还有一种叫“弹弓飙换”法也很有效。

  PS:

  记住,心灵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它可以打破时间法则,能够“回溯”,时间是不会倒流,发生的事也不能重新来过,但是你的心灵却可以。

  08电影配乐:

  1.观看问题的电影︰

  开始想着一个日常会遭遇到的难题。回忆过去曾经遭遇的真实事件,想着这个事件,注意内在的影像、声音,播放这个事件的电影,注意触觉的经验。

  2.选择主题音乐︰

  选择一个与刚才看过的电影完全不搭配的“主题音乐”。

  例如︰卡通音乐、歌剧音乐…等。

  3.配上音乐重播电影︰

  选好音乐,开始在内心里重新播放电影,并清楚大声的配上所选的音乐,让因为随着电影从头到尾拨放。

  4.核对结果︰

  现在,把电影倒带到开始的地方,重新拨放影片而不加配乐,检视这次的触觉感受有何改变?

  09画框:

  1.想出一个问题状况︰

  找一个比较麻烦的经验,或每天遭遇得到的困难。

  2.看到自己在快照当中︰

  很快地经历一下这个事件的记忆,就好像那是一部电影一般,挑出最能够象征整个经验的一个时刻,就像电影中的一个框格。注视着这个画面,注意你是否看到自己—那个比现在年轻的你?把自己当作旁观者的一般地看着这一切。

  3.加入一个画框,将它变成图画或相片︰

  把那个意象保留在心中,思考你想要在这幅快照加上哪一种画框。将刚刚选定的那个时刻,装上框放置在你心中个人画廊的其他画作当中,将那幅画转变得更艺术。

  4.核对结果︰

  现在想着那个曾经让你烦恼的事件,检视触觉的感受有何转变。如果还有些情绪,可以使用不同的框架和不同风格的图画重复练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