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百科  >    内容

《NLP缜密攻略》之个人应用模型论述

作者:冯婷|文章出处:冯婷.原创|更新时间:2012-02-28

  在高级执行师二阶段的学习中,笔者对SCORE模式的应用有了

  进一步的思考,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了这个模型的研究。很感恩张国维博士在第一阶段对SCORE模式的讲解和苏茜老师在二阶段对SCORE模式应用的引导,引发了笔者对SCORE模式进一步研究的兴趣。特别是在自我实践中,笔者发现,SCORE模式应用中个别元素的阐述与国人的思维模式有些差异;同时也发现 ,在整个大的架构中加上新的框架和程序,将会使问题处理程序更加严密,其威力更加强大,这就是《NLP缜密攻略》之个人应用模型设计的由来。如图所示--

 

  (该模型是笔者在高级执行师三阶段元点队展示的设计那个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由迪尔茨(Dilts)与艾博斯坦(Epstein)在1987年发展出来的SCORE模式。它是用以收集,创造改变所需的适景资讯,各字母代表--

  S︰症状 (Symptom)︰是目前的状态,也是自层的层面;C︰原因 (Cause)︰是产生症状,并使持续存在的原因;O︰目标 (Outcome)︰是未来的也是所欲的状态,有了此状态,症状就会消失;R︰资源 (Resources)︰是使目标达成及维持的因素,一些技巧如"重新架构"、"改变各人历史"、"设心锚"…等,都运用资源的方法;E︰影响 (Effect)︰是目标达成后的结局或反应。(本段原文引用及详细内容请参看http://nlp.nlp.cn/2010-01-22/59838.html)。

  从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SCORE模式的设计,为我们在处理各类问题时提供了5个尤为关键的元素与导引,让实践者可以围绕五个元素展开灵活的应用,SCORE模式是NLP中最实用的技巧之一。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接受者在说自己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说出一大堆的症状,甚至是复杂的、凌乱的,有人会越说越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引导者最有效的发问是:"你的问题是什么?"或者 "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只要能搞清楚问题是什么,那么同时解决问题的初始目标也就引发出来了。

  例如:曾经有一位同学让我帮她处理一个问题,于是我问她"你的问题是什么?"她说:"我给小孩买了一个苹果手机,孩子放学回来就要手机玩游戏,我让他先做作业再玩游戏,可他非要玩了游戏再做作业,我很生气… …""你的问题是什么?""我是想让他先做完作业再玩游戏,可是孩子很倔,如果不给他玩游戏,他就玩别的东西,并且拒绝做作业。"从上述的对话中,不难发现,接受者说出的都是问题的症状和自己的感受,并没有直接表达出问题是什么,因此,引导者就要支持接受者找到自己的问题,并把它描述出来。于是我问:"无论孩子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游戏,只要把作业做好就是你的愿望是吗?"接受者:"是的""那你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小孩既能玩游戏,也能把作业做好。"毋庸置疑,只要找到问题,也就带出了预期的目标。预期目标是一个愿望,有时是比较笼统的,它需要用成果来描述才让目标更清晰,因此,笔者认为在接受者找到预期结果之前需要先找到预期目标。

  同时,笔者在实践中还发现,有些接受者在描述问题时,负面情绪比较大,很难直接进入结果或效果框架,还有一种接受者可以找到预期结果,可是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会实现,针对这两种情况,笔者在SCORE模式应用中,添加了关键指标(元素)就是预期目标,和两个关联指标(元素)即信念更新和生理检测。也就是为了能够让接受者完全进入结果或效果框架,引导者一定要先用信念破框或信念破阵、预设前提等技巧支持接受者更新原有的限制性信念,植入正面积极的信念,以此强化接受者对目标达成的信心,籍此顺利通过预设目标进入下一个框架,同时,还要做生理检测,支持接受者自我检视预设目标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从而保持身心一致的状态。例如:笔者曾辅导一位准备离婚的女性,当她描述自己的婚姻状况时,情绪很激动,同时,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设定正向的目标,因为她不相信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最终的结果只有离婚。于是,笔者开始运用深层发问技巧--

  笔者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找我呢?"

  接受者:愣了一下。(其实旁观者很清楚,她之所以找人辅导,其深层动机还是希望能有机会与丈夫重修于好的。)

  笔者再次发问:"假如你相信有好的结果那又是什么呢?"

  接受者:又愣了一下。(从她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她的内在渴望。)

  笔者继续发问:"如果我们选择了恰当的方式去努力挽救这段婚姻,你又有什么理由说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呢?"(仅仅是三句深层发问,对方原有的信念完全被松动了。)

  笔者继续发问:"从归于好原本就是你想要的目标对吧?"

  接受者:终于地下了头,并点了点头。

  当她再次抬起头时,我看到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样,笔者迅速将她带入预设目标框架,同时也顺利通过了生理检测进入下一个框架即预期影响框架。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当接受者进入目标框架并经历了生理检测后,直接进入影响框架效果更加突出,因为目标和影响均属于愿望甚至愿景,由目标框架进入影响框架的本身进一步强化接受者的信心和信念,就会让接受者获得强大的积极正面的能量,将目标进行分解找到实现目标的依据即预设结果,之后迅速进入身体整合框架,确认自己想要的结果和身心是否一致,再次整合正面能量准备进入资源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在《NLP缜密攻略》之个人应用模型设计中有两个资源框架,即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当接受者找到了预期的结果后,经过身体整合直接带入外部资源框架,其效果更加强大,因为我们知道,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有结果来量化,而预期结果的实现需要有资源来实现,找到了资源便找到了实现预期结果的依据,于是,笔者设计了这一及其关键性的指标。所谓的外部资源,即是引导(依据迪尔茨的理解层次)接受者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或跳出自己所在的环境以及在行为、能力层面寻找资源,以期实现自己预设的结果。找到外部资源后进入解决方案框架,进行外部资源整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之后带着这部分的方案回到外部资源中检视是否还可以整合到其他资源,随后进入问题框架。接上一个婚姻辅导案例:笔者运用此感元技巧引导接受者去感知,重归于好给他们个人、孩子、夫妻之间以及各自的原生家庭、单位,还有他们的未来带来怎样正面积极的影响,接受者完全进入陶醉的状态中,于是笔者将她带入结果框架,让她根据预设目标和预设影响,去设计她想要的结果,结果,她很快就找到了她想要的东西并很清晰的描述出来。然后笔者再次运用次感元技巧引导接受者进行身体整合拿到正面能量,进入资源框架,对应她想要的每一项细化的结果,找到可以实现结果的资源。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经过了这几个新增的关键指标框架和程序,接受者再次进入问题框架时会惊讶的发现,在第一次进入问题框架时所描述的症状似乎没什么问题了,当然,也会有接受者依然觉得有问题,因此,引导者再次支持接受者清晰自己的问题后进入成因框架。在《缜密攻略模型》中的成因分析框架里,笔者强调的是从个人自身探索导致问题的原因,其主要应用的NLP技巧为正面动机,从而找到到自己和对方在症状中所呈现的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再由正面动机看回对方的行为,给以理解;同时,反观自己之前的行为,并确认这些行为的负面影响。然后,引导者带接受者进入心理检测框架,支持接受者再生理是否接受之前的成因分析,并加以调试后进入内部资源框架。接上个案例:接受者最终聚焦的问题是她的丈夫不肯与她对话。于是笔者开始发问:

  笔者:"是什么原因他不愿意与你说话?"

  接受者:"我经常骂他"

  笔者:"他做了什么令到你骂他?"

  接受者:"他下班故意在公司找事情做,不回家;他宁愿在外面吃快餐也不愿意回家吃我做的饭;我一说话他就钻到房间里,我进了房间,他又出去了… …"

  笔者:"你又做了什么令到对方这些行为的发生?"

  于是笔者支持接受者终于从自身找到了问题的成因,同时,让接受者清晰地看到自己和丈夫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

  在《缜密攻略模型》中的内部资源框架里,笔者强调的是引导者基于接受者所找的正面动机,引导接受者在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身份层面去选择新的行为,和支持这一行为的信念;同时,引导者还要支持接受者基于对方的正面动机,为对方找到可选择的行为模式及引导模式,然后,带上这些资源进入整合方案框架,并且将外部资源所带来的那部分方案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再进入行动计划框架,运用SMART目标系统,制定行动计划。计划设计好后,再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即系统平衡。

  以上虽然是笔者通过多个辅导案例总结出来的,同时,笔者也知道其中一定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的地方,为此,笔者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给予笔者一些指导,让我们彼此共勉。此外,透过《NLP缜密攻略》之个人应用模型,笔者已完成了《NLP缜密攻略》之组织问题处理的应用模型,近期笔者已经着手设计《NLP缜密攻略》之商用系列应用模型,如果各位读者感兴趣的话,笔者愿意与大家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