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01
董卿谈父亲教育:难过得想哭
前段时间,《主持人大赛》大火,网友一边赞叹选手们真是“神仙打架”,另一边也不停地给作为主持、点评嘉宾的撒贝宁、康辉和董卿等人打call。
有个朋友跟我说过,虽然她觉得撒贝宁和康辉怼来怼去的互动也很有意思,但更欣赏董卿温柔又不失犀利、字字珠玑、深入人心的点评。
不少网友都很好奇,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女孩?
之前看了一个访谈,大概了解到董卿童年受到的教育。
不同于现在许多人信奉的“快乐教育”,在董卿小时候,她的父母对她,是十分严厉的。
刚开始识字,就被督促着每天抄诗词成语并背诵。
所以才有念了四年小学,就因优异的成绩,破格考进初中的惊人成果。
上了中学,父亲的要求更重了,不仅列出书单,明确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部名著,还得摘录精彩语句,这些功课,她父亲是会天天检查的。
访谈中,董卿也坦言,她年轻的时候很不喜欢父亲的严厉,难过得想哭,但现在她却十分感激。
正因有着小时候每天被“逼”着努力的经历,
现在的她,才能在面对困难时,咬牙坚持下去。
阅读的习惯,也因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无论多忙,也不会丢下书籍。
可以说,没有父母的高要求,就没有如今满腹诗书、出口成章的董卿。
孩子的自制力,真的比不上大人,他们缺自觉性,没有外力支持,很难坚持到底。
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我们常说要给孩子充足的爱,所以许多家长都会对孩子千依百顺,要星星不给月亮。
可实际上,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你不约束孩子,他只会越来越放纵自己。
虽然父母的严厉可能让孩子很不喜欢,但当孩子长大了,却会感谢这份严厉,督促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02
“我不愿学,您就不会逼我学?”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这么一幕。
刘星怪妈妈刘梅没有从小就给他培养特长,刘梅怼他:“班给你报了,是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却反驳说:“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我小,我不懂事您也不懂事吗?您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逼着我学……”
人这一生,将会遇到许多诱惑,电视、游戏、手机、零食……成年人有时都未必能够控制自己,让孩子自觉摒弃诱惑,专心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你不逼孩子,他才不会“自找麻烦”呢。
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往往会为过去不努力的自己感到懊悔。
在某集《向往的生活》里,拉得一手好小提琴的刘宪华提到自己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小提琴的经历。
他说,自己一开始根本不想学,是一路被逼着,直到11岁左右,才开始喜欢上的。
当时作为嘉宾的Angelababy问他,现在是否感谢父母。
他回了一句:“非常非常感谢。”
而演技备受质疑、似乎拿不出一技之长的Angelababy,则是叹息道:“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有远见的父母,都有点狠。
因为他们明白如果自己不逼孩子一把,孩子就会错过学习的最佳时机。
人生百年,时间就那么多,无法再来,即使感到悔不当初,也没意义。
03
孩子的自觉,来自何方?
前不久,我家小孩的英语考试考砸了。
这小家伙倒是没有给自己找借口,而是立志下一次要进全班前10。
于是他开始奋发图强,给自己定下一个计划——每天听3遍当天课程的录音,并背诵30个单词。
我故意没有给他下硬性要求,看他能坚持多久。
结果他还真的做到了,坚持了两个多星期,才慢慢开始有些懈怠。
这让我想起了在网上看过的一句话:最好的学习状态,不是父母逼出来的,而是靠孩子的内驱力。
正如《小王子》一书提到: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做那,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孩子的自觉性不强,所以需要父母监督、约束,但“压迫”狠了,孩子又会有怨气。
因此,父母在“逼”孩子的同时,不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内驱力?
内驱力,即一个人做某些事情的内在动力。
换言之,就是我们不需要强行要求或者利诱孩子,
孩子自己就能自动自发做事。
前者是在“逼孩子学习”,后者是“孩子自己想学”,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唤醒?
04
做不到这三点,别指望孩子能自觉
某天,去一位姓陆的同学家里做客,遇到一件感触很深的事情。
她的女儿小静,才小学三年级,不用家长叫,就蹬蹬地小跑着给我们这些客人倒水,之后还弹了一首钢琴曲。
饭后,我跟小静聊了聊,发现她年纪虽小,但已经看过四大名著,还有《史记》、《诗经》等等典籍。
我问她:“你能看得懂吗?”
小静说:“一开始不太懂,后来爸爸妈妈跟我一起看,一段一段地讲,我就懂了。”
我有些感慨,在大多数孩子都在看动漫的年龄,小静的文学素养已经超过同龄人一大截。
小静还说,她很多时候都是3分钟热度,还好有父母一起陪她学习,她才能保持兴致,继续学下去。
除了钢琴课,她其实还报读了古筝班和跆拳道班。不过,才上了几节课,她就开始腻了。
这时候,家里两个大人,一个跟着学古筝,一个跟着学跆拳道,还以“师弟师妹”的姿态,让小静这个“小师姐”指点他们。
小静觉得很有意思,兴致勃勃地继续学习。
陆同学的这种教育方式,我是十分赞同的。
心理家德西和瑞安等人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人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一个人的内在动力。
这三个基本心理需要正是:胜任感、归属感和自主感。
胜任感:即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也就是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比如,陆同学去“请教”小静弹琴,这让小静觉得,她学了古筝,还能教妈妈,成就感就来了。
孩子通常会对能够获得成就感的事情倍感兴趣;相反,如果挫折太多,就更容易放弃。
归属感: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董卿曾经说过:“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性格即命运,你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而在你的成长当中最初的耳濡目染的榜样,就是你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来自重要他人的滋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最重要的。
比如,陆同学他们经常陪她一块学习,给她念书读报,而不是在一边看手机。
父母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关注、被重视、被爱着的。
你给孩子充足的爱,他们才有足够的动力面对外界的挑战。
自主感:让孩子感到自己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父母冷冰冰的威胁和控制,不仅会降低孩子的自主感,还会影响到彼此的关系。
陆同学虽然也有“逼”小静学习,但他们态度并不强硬,而是曲折地利用一些如给小静念书等的小手段,悄无声息地达到目的。
你只有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自由”的,他才更乐意自觉去做任何事。
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让孩子自觉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这世上或许有天才,但是没有父母后天的培养和熏陶,再优秀的孩子也会“泯然众人”。
而想要培养一个自觉的孩子,监督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激发他自主学习的动力。
共勉。
作者:凰兮,一个爱听故事的撰稿人。来源:本文系中国nlp学院(nlpcn1997)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欢迎关注“智慧行学院”(NLP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学心理,咨询4006009299.
看更多心理资讯,扫码关注“NLP学院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