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应用  >    内容

NLP解读 | 为什么父母越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作者:凰兮|文章出处:智慧行|更新时间:2021-08-20

  01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陶行知先生的小故事。

  有一天,作为校长的陶行知先生,意外在学校看到一个男生拿砖打同学,于是他立即上前制止,并要求打人的男生去他的办公室。

  等到陶行知先生问清楚事情缘由,回到办公室,男生已经站在办公室。

  于是,他给了男生一颗糖:“这是奖励你准时的。”

  紧接着,他又给了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说明你尊重我。”

  然后,他给出第三颗糖:“我知道你打那个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的动机是好的,很有正义感。”

  听到这里,男生从将信将疑到感动,哭着说“我错了,我不该打人”。

  陶行知先生笑着给出第四颗糖:“这是奖励你认错的,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读完这个故事,不由有些感慨。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做错事”,二话不说,就对他们一顿训斥。而得到的结果,孩子要不默默流泪,可一脸倔强;要不直接爆发,和我们“顶嘴”。

  而陶行知先生则不一样,男生打同学的确不对,但他并未一味地指责。

  相反,他还去了解事情经过,对男生“为被欺负的女同学出头”的正面动机给予肯定,让男生觉得自己是被看见的,大为感动,主动承认自己行为错误。

  这让我想到了NLP心理学中的一条预设前提: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

  NLP心理学中,正面动机原理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归根究底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深层需要”,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

  行为可能是错(无效)的,但意图和动机总是正向的。

  或许有人会反驳,这么说孩子玩游戏、伴侣不顾家……难道这样的行为也是“情有可原”的吗?

  难么,这就得问问你自己,你是否了解孩子玩游戏、伴侣不顾家这类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他们怎样的动机。

  02

  举一个例子。

  有个女孩说,“今天没有停电啊,真可惜。”

  光听这样的话,妈妈估计又生气又迷惑。

  停电就用不了很多家具,冰箱里的冷藏的食物可能会变坏,做不了饭得出去外面吃,花销会更大……停电坏处多多,没有停电分明是好事,小孩子说这话是真不懂事。

  可如果这时候,妈妈问一问“为什么”,就会发现,自己和孩子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孩子说:“我喜欢停电,因为停电就要开电筒,我拿着电筒,妈妈就会赞扬我是小天使。”

  原来,孩子想要停电(行为),根本原因是想要得到父母的赞美(动机)。只因曾经在停电的时候,拿着电筒的她被称为“小天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丈夫为了多赚点钱养家糊口(动机),于是拼命加班很晚才到家(行为);

  妻子明明很关心丈夫的身体(动机),开口却是“怎么这么晚,你还有没有想过这个家?”(行为)

  结果就是,丈夫和妻子谁都觉得委屈,争吵和冷战,往往就是因此而来。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孩子沉迷游戏(行为),父母希望孩子好好读书才有出息(动机),对孩子又打又骂(行为),却不知孩子沉迷游戏,正是因为游戏的的“朋友”会夸他而父母不会(动机)。

  最后,父母越是打骂,孩子越是沉迷……

  生活中许多矛盾冲突的产生,正是源于我们不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行为,又无法察觉其行为背后的动机。

  于是被误解的人会因此愤怒,本能地反抗,以此保护自己,引发了对立和冲突,本该是最亲密家人、最真挚的友人……在种种误会中渐行渐远。

  如何减少乃至避免类似的误解呢?

  03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肯定和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而选择性地拒绝他的行为。

  比如说,小偷偷东西是错的,你很气愤这种行为,想要改变他。

  首先第一点,就得找出他行为背后的动机。

  而我们想要找出一个人的深层需要,不妨追问对方:

  “这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问小偷,“偷东西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小偷说,“有钱啊。”

  “有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钱我才能给孩子买辅导书啊。”

  显然,小偷偷东西这个行为是错的,但他的动机却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学习。

  问出了动机,接下来就是肯定对方的动机:

  “我知道了你为什么这么做,是为了孩子,你是个好父亲……”

  只要肯定了对方的动机,他才会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才能打开他的心扉,我们才能更容易引他改变自己的行为。

  所以,最后就是一起讨论怎么去改变行为:

  “你是个好父亲,但偷东西很容易被捉住,要坐牢,这样家里不仅没有进项,还可能配一大笔钱,有没有风险没这么高的方式呢……”

  当我们放下内心对行为的评判,真正去尝试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会发现,一切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动机。

  而只有当我们看到了动机,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的心理学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用心理学提升对人性的认知,更好地应对我们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

  学习资讯:如果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课程,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