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亲爱的各位读者朋友,前段时间我做了一场“如何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主题直播,观众反响很好。团长把它整理成文字,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文章为连载形式,本文37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01
找到天赋,唤醒自己的动力
那如何才能重新获得价值感呢?
回到前面的例子,如果你找工作是为了钱多、事少、离家近的话,那注定你是没价值感的。
为什么呢?这就需要提到三个词:能力、兴趣、天赋。
大多数人,都是以能力来找工作的,比如我会做什么。但如果你会什么就做什么的话,总有一天你会躺平,为什么这么说?
在我们那个年代,很多父母会希望孩子选一个安稳的职业。所以那时候有大量的孩子上学会选择会计专业,因为只要学会了这个技术,在任何一个单位找一份工作都不是问题。
于是你会发现,很多并不喜欢跟数字打交道的人,每天面对一堆报表和一串串数字,完成任务一样和EXCEL交战,拿着一份微薄的薪水,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把一生过成了一天。
同样是学会计,另外一些人却风生水起,因为他们天生对数字敏感,那些在别人眼中枯燥的数字在他们那里却变成了可爱的音符,或者是他们攻城掠寨的兵马。他们能把沉没的资产盘活,能让财富生产出更多的财富,同时他们自己的财富也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记得几年前我投资的一家公司融资时,请了一位财务专家搭建一个财务架构,居然花了三十多万,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好的财务人才是那么值钱。
大多数人选择时都会把能力放在首位,殊不知,正因为这样的选择,让自己枯燥了一生。
一个人的能力,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关,除了少部分需要极高天赋的工作外,社会上大部分的工作,对于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来说,只要你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你都可以胜任。
胜任是一回事,做得开不开心又是另外一回事,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人,他们选择工作时以兴趣为主,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因为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开心。
这种选择的方式看起来很合理。不过,按兴趣选择的工作也有做不下去的时候。
比如我一直对周游世界非常感兴趣,也曾经从事了好几年周游世界的工作,可是搞了几年也没搞出什么名堂,最后只好放弃了。我猜一定有不少朋友和我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什么叫天赋呢,天赋就是天分,是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
在某些事物或领域具备天生擅长的能力或者天生执念(极大的热情),它使你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高于其它人的速度成长起来,而且有它的独一性,特殊性,因为它是从基因里带出来的东西。
有些方面你不需要怎么用力,你就可以轻易地超越身边的人。以我为例,我从小就是小朋友中的小头目,读书时经常是班干部,工作后很容易就会成为企业的领导,对于成为一名领导这个小目标,我可以毫不费力,这就是我的天赋。
一个人要有价值感,最好是从天赋入手,你会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因为是你的天赋所在,自然可以轻易提升在这一范畴的能力。在这一领域你能够轻松超越他人,当然可以获得不少的掌声和成就感,你当然会感兴趣。
于是,你神奇地发现,在天赋、兴趣、能力三者统一的同时,你也获得了满满的价值感。
以我为例,我有做领导的天赋,所以工作那么多年,我一直都是老板。我现在做心理导师团的带领导师,也能给到我成就感。
但是曾经我做旅游时,我虽有兴趣,却没天赋,我对东南西北、地方风土人情,以及怎么当一个能每天处理各种琐事的导游没有天赋,于是几年后我就慢慢没了兴趣。
能力方面,由于学的是管理专业,所以我会做管理咨询。但是当我给企业做管理咨询时,我只是给别人出出主意,对方采不采纳不是我决定的,我获得不了成就感。
由于我一直在做和自己天赋有关的事,即使现在我已经不需要为钱努力了,但我依然在传播心理学的路上默默耕耘,且动力十足,因为我能从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所以,当你缺乏动力,准备躺平前,不妨重新审视你现在的工作,是否与自己的天赋有关。如不是,我相信你知道怎么做了。
02
如何唤醒别人的内在动力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该如何找回自己的动力了,那作为领导人、父母,如何才能唤醒团队、孩子的内在动力呢?
这里我想介绍一个概念——教练。
什么是教练?
教练是体育赛事里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世界短跑第一人博尔特,他就有教练。既然他已经是跑得最快的人了,为什么他还要聘请教练呢?
你们会很轻易地回答我:“因为教练虽然没有运动员跑得快,但教练可以让他跑得更快”,这,就是我们要向教练学的地方。
我们发现,教练不是运动场上最优秀的,但他可以把运动员变得更加优秀。
因为生为父母,我们这代人的教育背景、教育资源和机会都比不上孩子这一代。如果我们只会要求孩子听话,他再听话也只能复制我们80%的能力,他的孩子再复制他的80%,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管理团队也一样,如果你用自己的能力培养员工,最后整个团队就是“武大郎开店,一个比一个矮”,这样的企业会有前途吗?
但是在体育运动中,教练就可以让运动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练做了什么,才让运动员变得更厉害呢?
在这里我们要先普及一个心理学的原理。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内在有动力离不开两个方向,一个是趋向快乐,一个是逃避痛苦。
回到博尔特的例子,要让他跑得更快,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让他快乐:给他更多奖金让他获得更多利益;第二个是让他痛苦,在他身后放一只老虎增加他跑步时的恐惧感,激发他更大的潜能。
同时,快乐和痛苦也分两个方向,外在与内在。
比如给博尔特奖金,是外在的快乐,在他身后放老虎,是外在的痛苦。
但如果教练对他说:“如果你获得了冠军,你的国家会以你为荣,你的孩子会觉得你是最好的榜样,你的太太会为你感到骄傲。”当他想到拿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孩子和妻子都为他欢呼,这时他的动力,就是内在的快乐;
但如果他想到:那么多人对我饱含期待。如果不能取得成绩,他就会有愧疚感,这份愧疚感就是一种内在的痛苦。
动力的来源组合起来就是以下四种形式:
1)外在的痛苦;
2)外在的快乐;
3)内在的痛苦;
4)内在的快乐
教练要做的工作,并不是从外在给与快乐和痛苦,而是唤醒运动员内在的快乐和痛苦。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教练式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管理是外在的、被动的,而教练式管理是内在的、主动的。
那么,外在的快乐和外在的痛苦,和文中开头说的躺平,有什么关系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每个月达到几十万的KPI,老板就给你奖金,但如果达不到,就开除你,你会有动力吗?你只会有压力。
因为你的工作是在为老板做,如果老板不在,你就不会有动力工作。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要上级“盯着”,员工才有动力,因为动力都来自外在。
但聪明的老板是会唤醒员工动力的,比如:
“你喜欢管理和创新,我这里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小部门,你可以带领一个团队去实现目标,以后这些经历和荣誉都属于你,到时候你即便离开这里,也能走向更大的舞台。
可是你如果不去做,就是浪费了那么好的资源和平台。时间一长,你不光在这里没有发展空间,去到另一家企业也没有竞争力,所以,聪明的你会怎么选择呢?”
当员工内在的快乐和痛苦都被激发后,内在动力已被唤醒,老板还需要盯着他吗?
亲子教育也是一样。在校外补习班取缔前,我都从没逼过女儿补课。但有一天她竟然主动要求去补课,原因是“全班同学都补习了,就我一个没补,很多题老师都不教了,我上课都听不懂”。
而如果孩子补习是父母逼的,请问他会有动力吗?“我为父母补习”这个动力是外在的,只要有一天父母不管他了,他马上就躺平。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考级”结束后,十年都不碰琴;高考结束一到大学,天天混日子;大学一毕业,就把所有书烧掉……因为他过往的人生都是被外在动力催逼着走的,从来没有被引发过内在的动力。
鸡蛋由外向内打破是食物,由内向外打破是生命。教练,就是用语言的艺术,引发人内在的痛苦与快乐,从而唤醒人内在动力的方法。
03
学习改变命运
还记得乔布斯的故事吗?他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用一句话唤醒了斯卡利内在的快乐和痛苦。斯卡利因此放下了糖水,开始与他一起改变世界。因为当斯卡利开始新的工作时,内在产生了深深的价值感和强劲的动力。
看到这里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想要唤醒孩子、员工的动力,我们需要向教练学习。只是,这是一门大学问,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学会的,所以建议大家都走进课堂学习+练习,这样才能老板轻松地把责任还给员工,父母轻松地把责任还给孩子。
当然,学任何东西都要钱。虽然学费很贵,但生命的代价更贵。
一个不会唤醒孩子内在动力的父母,是培养行尸走肉的父母,等孩子躺平了,对他的一生而言,付出的代价更大。一个不会唤醒团队内在动力的领导,是浪费资源的领导,这样的领导会把自己累死,员工没动力,你照发工资,损失会比学费更贵。
唤醒内在的动力,既可以是对他人的,也可以是对自己的。一个丧失内在动力的人,仅仅是行尸走肉而已。即便你不是老板也不是父母,只是个“打工人”,学会了教练,你也能升职更快,收入翻倍。
但愿我们不仅能让自己充满活力,也能让身边的人不再躺平,一起做生活的主人!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