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应用  >    内容

连载:如何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动力?(第一章)

作者:黄启团|文章出处:智慧行|更新时间:2022-01-06

  亲爱的各位读者朋友,前段时间我做了一场“如何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主题直播,观众反响很好。团长把它整理成文字,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文章为连载形式,本文3500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很多家长和我抱怨,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想让他在家多读几页书,结果他抱着ipad往沙发一躺,小白眼一翻“都双减了,你还逼我学习”,开始“躺平”。

  很多老板和我抱怨,员工没有动力,自嘲“打工人”,说“打工赚不了几个钱,多打几份工还会让你没时间花钱,不如躺平到老”。

  本来我也以为“躺平”只是个调侃的概念,上网一查才发现,其中大有学问。

  今年4月以前,百度贴吧——“躺平吧”,还只是一个被废弃的贴吧。但随着“躺平”这个概念走红,4月后,全国“躺友”涌入躺平吧,短短一个月,“躺平吧”的关注人数和帖子数量分别飙升1156倍和548倍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的“躺平族”诞生了!无数老板和家长头痛的时代来临了!

  躺平族和英国的尼特族、日本的蛰居族一样,这是一种发达社会的“社会病”,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群体中。躺平吧中,18—24岁的用户占比接近60%。

  所以,老板发现90后、00后员工更难带了,父母也发现孩子没有学习动力,没了自己那代人为了改变命运发奋读书的劲儿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没动力了呢?我们又该如何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动力,让他从被动到主动,甚至到如有神助呢?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01

  你选择了容易,所以很难

  我先问大家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好工作?

  大部分人的答案是:钱多事少离家近。

  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话,你就有很大可能成为躺平族。

  什么意思呢?先卖个关子,给大家讲个故事。

  我在社区的理疗中心理疗的时候,遇到一位挺有意思的小男孩。

  来理疗中心理疗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我看他年纪轻轻,对他很是好奇。于是我随口问他怎么了,他说腰肌劳损,因为经常打游戏,坐姿僵化,所以要做做理疗。

  现在年轻人打游戏倒也十分常见,但打游戏打到腰肌劳损的还是头一回见。我好奇问道:

  "你年纪轻轻,身强体壮,怎么会腰肌劳损呢?"

  "整天整天的打,窝在沙发上一个姿势一整天不变,那有不劳损的道理?"正在帮他做按摩的医生帮他回答。

  "你做什么工作的?不用上班吗?怎么可以整天在家里打游戏?"我好奇地问。

  他说:"我是乐队里打架子鼓的,晚上演出,白天没事干,无聊"。

  "哦,原来是个艺术家,乐队里那么多乐器,你怎么选择了架子鼓呢?你特别喜欢打鼓?"我接着问他。

  "没有啦,乐队里除了首席演奏家外,其他人的工资都是一样的。别的乐器都很难学,架子鼓最容易,所以当时选择了架子鼓。"

  他的回答让我很惊讶,我继续追问:"你当初选择学音乐,不会也是因为音乐学校容易考吧?"

  他挺无奈地说:"是啊,当年高考,一般大学分数太高了,很难考。考艺术学校分数低,在所有艺术类里只有架子鼓最容易学。"

  看着这个耿直的小男孩,我一方面觉得有些好笑,一方面又有些无奈。他年纪轻轻,正是人生充满朝气的黄金时段,但却觉得生活非常无聊,要靠游戏打发日子。

  从这个小男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你只是为了容易,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去做一件事,迟早有一天你会躺平。

  但为什么会这样,稍后再说,来看看第二个故事,斯卡利与乔布斯。

  斯卡利曾经是百事可乐的总裁。1983年,乔布斯为了让他加入苹果,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改变世界?”

  当年的苹果不比现在,乔布斯的团队只能在地下车库办公,这完全是个“钱少,事多,离家远”的工作,但他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斯卡利。

  于是斯卡利放弃了原本高薪的工作,拿着不到原来1/5的薪水加入了苹果。在他俩共同执掌苹果的那段时间里,创造了苹果历史上最棒的产品(第一部Mac)和最棒的广告(“1984”)。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就会疑惑了,为什么同样生而为人,有些人动力十足,有些人却只能躺平呢?

  02

  躺平的心理原理

  我们先来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看动力的来源。

  团长中学上政治课时,学到马克思的观点:到了共产主义时期,人类是热爱工作的,不会为了薪酬而工作。并且,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的机会,他是会痛苦的。

  我当时非常费解,觉得怎么可能有人会热爱工作呢,人们应该热爱游山玩水、吃香喝辣才对。

  但现在,我不光是明白了,我自己也到达了这样的状态,我赚的钱早就够我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了,但为什么我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呢?我学了生物学才知道,原来是我们的祖先已经把一些程序内置到了我们的基因里。

  以食物举例。比如我们喜欢吃蛋糕,因为它甜。甜可以给人体带来热量,帮助我们生存,所以我们的基因里就会对甜“上瘾”,吃到甜食时身体会产生快感。

  同样被内置的基因还有,如果你是男性,你会喜欢美女,若是女性,你会喜欢帅哥,这样才有利于人类的繁衍。

  除此之外,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为了物种的繁殖,人的基因里内置了一种奖赏程序,当一个人在做对人类的发展有帮助的事情或工作时,会获得快感。

  这样看来,人类作为一个要发展下去的物种,本身就是动力十足的。可为什么有的人就没有动力呢?

  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心理学原理——“习得性无助”,小狗不相信自己可以跨越栏杆的实验。大家可以查阅以前的文章看这个故事,不再赘述。

  总之,习得性无助,是指人在面对一些事情时,由于曾经的挫败经验,形成了一个限制性信念:“我不行”。当有了这个信念后,人就不敢去尝试了。

  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信念呢?要从两个字说起:智慧。

  什么是智?

  智在说文解字里,是一个“竽”(一种乐器)字,配上“知”,意思是我们通过声音,就可以知道一些事情。

  换句话说,智就是通过过往判断未来。比如你对我有什么印象,是通过我过往做的事,推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有这种能力,就叫智力。

  现在有个词叫“人工智能”。以著名的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为例,它集结了数百万份棋谱,通过超高速判断和分析,它就能在对弈时知道怎样出棋是最有胜算的,这就是一种“智”的体现。

  那什么叫“慧”呢?

  慧是由“彗”和“心”组成,“彗”是扫帚,意思是用扫帚把心扫干净。但是扫的是什么呢?就是“智”。也就是说,把过往的认知清扫掉,我们才能生慧。

  什么意思呢?

  比如A曾经偷过东西,你根据过往的经验判断他是个小偷,这叫智。但你如果一直坚持这种判断十几年,甚至A已经金盆洗手,你依然觉得他是个坏人,固化了对他的认知,这就叫没有“慧”。

  慧需要我们清掉对过往的执着认知,才能够从当下去真正看到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总之,智是根据过去判断现在和未来,慧是根据每一个当下来做判断。智与慧要同时运用,不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样的副作用。

  比如你小学时算不了2位数的加减法,你就认为“我不懂数学”,并且都大学了你还依旧这样认为,那就是一种没有“慧”的荒唐行为。

  有太多父母,会在孩子小的时候,仅仅因为一次考试成绩,就对孩子说“你不是个读书的料”。

  由于人有智力,就会通过过去的想法和状态来推断现在的自己,如果因为过去的能力不够,一次次的挫败就会让自己产生“我不行”“我不可以”的信念,这些信念都是一个个不好的“智”。

  紧接着他又会继续用今天挫败的自己推断未来,因此这个人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好尝试的,习得性无助就产生了,这就是躺平的原因。

  那么,如果孩子或员工已经因为习得性无助,丧失了动力,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就是需要去掉一些过往的“智”,生一些新的“慧”。最好的方法就是:积累他的成功经验,重塑他的自我价值。

  关于自我价值,我在很多文章里提过了,最好重塑自我价值的方法,就是让人获得更多价值感。

  动力源自于价值感,价值感源于一次次成功的累积。“智”是根据过去推断未来,“慧”是纯粹当下的反应。

  所以,应对“习得性无助”的方法就是用当下的“慧”去改写那些过时的“智”。也就是说,创造更多当下的成功,让自己产生新的认知,重置自我判断。

  以教育孩子为例,可以抓住当下每个值得嘉许的时刻,对孩子说“你今天主动帮妈妈提东西了”“这道题你之前没做对,但这次考试你做对了”,当孩子开始一点点积累今天的成功,就能一点点积累自己的价值感。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时候,自然会充满动力。

  可惜的是,大部分家长不仅不会为孩子建立价值感,反而落井下石,在孩子需要动力的时候,进一步推毁孩子的自我价值。

  比如,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时,回到家得到的不是支持、陪伴,而是批评、指责,甚至打骂,这些行为成为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他的“躺平人生”做了最“好”的铺垫。

  职场也一样,无论职场上的员工,还是家庭里的孩子,要有动力,都需要有价值感,因为,价值感是动力的来源。

  那怎样才能重新获得价值感,唤醒自己的动力,唤醒别人的动力呢?下一章为您分享。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相关链接:

如何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动力?(第二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