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应用  >    内容

手机上瘾成为普遍现象,抖音究竟是毒是宝?

作者:黄启团|文章出处:智慧行|更新时间:2022-03-01

  01

  最近,公众号后台有粉丝和我诉苦:“团长,我女儿才两岁,但是每天都要让我给她打开手机,她想看抖音,春节期间更是不撒手。我觉得那么小就有网瘾,她长大怕是要废了。”

  但我们都知道,何止是孩子,不管是在餐厅、车站、公司、家里,甚至在一些聚会场合,有几个人不在刷手机?

  不仅是抖音,还有快手、视频号、小红书、B站等,所有这些通过算法推送的APP,仿佛都在让我们难以自拔

  工作时,明明想专心完成一项任务,转眼就被手机推送的一条新闻吸引了注意力,一刷一上午没了……回到家,本想和伴侣说说话,但一个看起了新推的网剧,一个则加入到了“游戏大军”里。

  以前老师和家长会声讨“王者农药”,现在是全民声讨“抖音”,说它是另一个让人上瘾的“农药”。

  可是,我对抖音的看法却不太一样,尤其是从我开始学习古琴后。

  一开始,学一首简单的曲子都要近十节课,每节课好几百块,这样一算,学一首曲子要花好几千块。

  后来我发现,抖音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料,从指法到曲目,应有尽有,只要我先在抖音上摸索一段时间,再向老师学一些不传之秘,我学习的效率就高多了。

  我有一位朋友更厉害,他告诉我,去年他一个人从抖音上挣的钱就超过千万,一个人创造的利润超过大多数中小企业,可谓一人能敌千军万马。

  重要的是,我们没感觉到自己“上瘾”了,被抖音“掌控”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耗在各式软件上。抖音不仅没让我们沉沦,还成了我们过上更好生活的工具。

  为此我思考了很久,像抖音这样的新时代应用软件,真的是“毒品”吗?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文章为连载形式,分为上下两章。

  02

  鉴定一个东西是否是“毒品”,通常取决于它是否会让人上瘾。所以,我们先从上瘾说起。

  在解释上瘾行为前,我们先来了解大脑的“奖赏机制”。

  大脑的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做了一些对生存、繁衍有利的行为时,大脑会释放出一些让人产生快感的荷尔蒙,这会促进人进一步增加这些行为,形成良性循环,大脑的这种功能被称为“奖赏效应”。

  这些能让人感到快乐、安全和成就感的荷尔蒙统称为“快乐素”,目前被确认的大致有如下四种:产生快感的“多巴胺”,带来激情的“去甲肾上腺素”,负责快乐和镇痛的“内啡肽”,还有协助我们战胜困难的“催产素”。

  大脑在什么情况下会释放它们呢?基本原则是当人们做了一些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为时,这种机制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内置在大脑中的一种程序。

  要生存心需要有充足的营养,所以,吃会给人带来快感,特别是那些能给人类带来高能量的食品,比如高脂肪的雪花牛肉,高热量的蛋糕、雪糕,为什么你会如此喜欢这些食物?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生存。

  繁衍是除了生存之外的第二个重要任务,为了让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我们的基因内置了一个奖励生育的程序。所以你会喜欢异性,在与异性交往、交配时会产生快感,这也是大脑的奖赏机制作用。

  除了食物和性外,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也是需要被奖赏的,否则谁愿意去做那些推动人类进步的事情呢?所以,除了食物和性之外,大脑还对一系列让人类进步的行为进行了奖赏。

  比如当一个人做了对人类发展有帮助的事情或工作时,会获得快感。具体表现在从制定目标,到攻克难关实现目标后,人们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所以你会看到,冬奥的运动选手,惊心动魄的同时身体备受折磨;登山运动员,要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挑战自己的极限;

  还有些人,比如消防员、医护人员,边防人员,他们都在做着别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之事,每天要面对无法预料的危险,但他们并不会只感到痛苦,他们之所以愿意以性命为代价去做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是因为他们能从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也就是说,大脑的奖赏机制操控着我们的行为,正是它驱使着我们去做事情,不管是吃饭、性行为、冒险、取得成就等等。也正是这样,才驱使着人类不断探索新的世界,让人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可是,这些奖赏荷尔蒙,比如多巴胺,并不是产生之后一直都在,它还有一个阈值。

  对于同一件事,我们每重复一次,阈值就会提高一点,需要更高的刺激才能达到和原来一样的感觉。如果只是重复之前的行为,你不会再感觉到同等的愉悦。

  比如吃美食时,酸甜苦辣的感觉通过味觉刺激神经产生了快乐的感觉。玩游戏时,通过一系列竞争的过程获得最后的胜利,产生了满足的感觉。

  这时,神经记住了这种兴奋又快乐的感觉,每一次的刺激都在强化这种感觉。

  但就如道德经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神经经过刺激后的快乐状态不会持续太久,你很快就会体验到强烈快乐之后的神经疲乏状态,这种状态和强烈的兴奋状态相比,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落差,让人体验到类似于空虚的感觉。

  就像有的人吃辣,从微辣、麻辣,最后要到重辣才过瘾,有的人玩游戏从1个小时到1晚上,最后要通宵才尽兴。

  刺激的次数越多,阈值提得越高,这种空虚的感觉就会越强烈,越希望体验到刺激神经的快感。

  “上瘾”就这样产生了,一开始只是刺激神经产生快感,过后体验到了空虚的感觉,在空虚的感觉中让人更加渴望经历那种快乐的感觉,于是又一次的刺激神经,然后恶性循环…

  神经会疲乏,注定快乐只能是暂时的。越是上瘾的人越是会体验到更多的痛苦,没法让神经一直兴奋。一旦神经不兴奋对于上瘾的人来说就是痛苦的,于是上瘾者就这样被支配着强迫重复。

  毒瘾、性瘾、游戏瘾、还有文首提到的“短视频”瘾等,都与这个有关(本文说的上瘾只讨论心理部分,不包含生理部分,生理部分还有更复杂的原因)。

  03

  按这个逻辑,奖赏机制岂不是会把人人都推向上瘾的深渊?那我们岂不都是瘾君子?事实好像并不是如此,人体实在是一个高度智慧的东西,要不也不会站到食物链的顶端。

  那人类是如何避免上瘾的呢?答案是平衡。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反面跟它平衡,快乐的反面是厌恶。跟奖赏机制一样,我们的大脑也有一个厌恶机制。为了避免人类重复做一些对人类生存、繁衍无意义的事情,大脑对一些影响我们生存和繁衍的行为会产生厌恶情绪。

  对单一重复,没有新意的任务的厌恶。比如天天让你吃蛋糕,再喜欢吃的人也会感到厌恶。

  对过度投入,影响健康的行为感到厌恶,比如对喜欢登山的人来说,登山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会让身体疲劳,当你过度疲劳时,你再喜欢登山,也不会继续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去获得那些快感;

  再比如,性会让你产生快感,但在获得性的过程中你需要付出努力,取悦对方,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当投入跟产出平衡时,你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些行为以致于上瘾。

  生物的进化是智慧的,“奖赏机制”有“厌恶机制”制衡,它们会平衡我们的行为,所以,绝大多数人不会陷入上瘾的麻烦。

  可是,为什么今天会有某些人有上瘾这一病态的行为呢?

  也许我们的祖先没有意料到,我们的大脑是如此发达,会发现或者制造出一些直接让我们大脑产生多巴胺这样的快乐素。

  它绕过了“厌恶机制”,直接满足大脑的“奖赏机制”,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得快感,而且是不断更新的快感,无需任何付出。

  比如毒品,原来我们需要一场剧烈运动,或者费老大劲爬上一座山,又或者经过艰苦的努力完成一个项目才能产生的多巴胺、内啡肽,现在只需一点点白色粉沫就可以了,完全绕过了“厌恶机制”的制衡,于是,就有了“毒瘾”;

  比如性,在正常的状态下,你要获得性满足,你需要取悦异性,付出很多的行动才能获得对方的认可,最后两人才能结合产生性行为。

  我们的祖先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人类发明了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能够便捷地让两个有同样需求的异性不需要任何代价地相互满足,完美地绕过了大脑中的“厌恶机制”,于是,就有了“性瘾”;

  网瘾的原理也一样,以其中一小块“娱乐”为例,原来我们要获得娱乐,需要努力工作,好不容易有点余钱买张票,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走进电影院、剧院看一场演出,让自己开心两个小时。

  在那个时代,获得快乐是需要一点点代价的,代价会制衡你重复,所以,人们不会上瘾。

  就算你有能力轻松支付娱乐的费用,但还有一个制衡因素就是大脑对单一重复没有新意的任务有厌恶机制,也会让你无法一直重复那些让你快乐的行为。

  但我们的祖先打死也不会想到,现代人居然发明了一种算法,通过它,各种软件会完美地帮你绕过大脑中“厌恶机制”的制衡,还通过“羊毛长在猪身上”的神奇操作,让你在获取各种娱乐视频、游戏时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这些让你上瘾的APP背后是一整个团队在冥思苦想后设计出来的“套路”,他们不断优化各式人机交互细节,完美地绕过大脑中的“厌恶机制”,才能让你刷个不停,逐渐“上瘾”。

  以短视频为例,大脑对单一重复没有新意的任务会产生厌恶。

  为了绕过此机制,短视频团队想出了一个推送机制,每15秒就给你一个刺激,再加上你的每一次点击小红心、每一个页面的停留时间,背后都有系统自动记录和分析,然后根据你的喜好推送新的内容给你。

  这种没有“厌恶机制”制衡的行为,会让你欲罢不能,不断重复,最后离不开它,这就是为什么手机会让人上瘾的原理。

  现在你已经知道人们为什么会对短视频上瘾了,可是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难道真的让自己成为短视频的“奴隶”吗?下一章为你揭晓。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相关链接:

手机上瘾成为普遍现象,抖音究竟是毒是宝?(下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