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人说话,听起来让人感觉无望。
什么叫无望呢?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吗?很多人大脑中的答案是“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
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美国总统要出生在美国。好,那继续问,你觉得你的孩子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吗?很多人的答案仍旧是不可能,毕竟我们的孩子是黄皮肤的黄种人,跟美国总统的距离相差太远。
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她就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母亲——斯坦利·安·邓纳姆,18岁时,她与来自非洲肯尼亚的巴拉克·奥巴马结婚,生下黑皮肤的儿子贝拉克·奥巴马。
小奥巴马5岁时,跟着母亲改嫁到印度尼西亚。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肯尼亚人,童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皮肤是备受歧视的黑色,小奥巴马离美国总统的距离也很遥远,可母亲一直给小奥巴马灌输这样的观点: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甚至是美国的总统。
在印度尼西亚的日子里,母亲会每天早起两小时教儿子英语,她会把美国的独立宣言念给奥巴马听,给他灌输了“领导国家”的理念,她说:“美国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不断让它变得更好,而让它变得更好的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奥巴马就写过一篇作文《我想成为总统》,最后,他真的做到了。
所谓无望,就是你身处“不可能”的框架里,大脑里对你的人生有太多的限制,这不可能,那不可能。
当你认定“不可能”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去尝试,你的人生就越来越局限。
而事实上,很多不可能只是我们的想象,是一种自我设限的框架。
另一位美国前总统林肯,生前曾谈到他幼年时的一段经历:
那一年,林肯的父亲在西雅图购置了一块农场,那是一片很宽广的土地,但是上面有很多石头妨碍耕作,母亲就建议把那些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先的主人还会把这块地卖给我们吗?
这是一座与大地连着的小山,山脚被深埋在土里。有一天父亲不在家,母亲便带着林肯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在农场里挖掘那一块块的石头,没过多长时间,石头竟然真被他们弄走了。原来它们只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稍微挖一英尺就能把它们撼动。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很少自我设限。世界上的很多事就是这样的,当我们抱着“这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想法时,事情就变得难于上青天,这样我们永远都不会成功。
相反,当我们换成“这应该可以办到,只是暂时还没找到办法”的说法,我们多去尝试、去努力,很多困难的事很可能试着试着就办成了。
无望的人生是灰蒙蒙的,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被“无望”的框架约束呢?
这要从童年开始抓起。一个人的无望思维的形成跟童年时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一个孩子长大想做歌唱家,他在卫生间里兴致勃勃地唱歌,父母来了一句:“就你这破嗓子,唱什么唱,都吵到隔壁睡觉了。”
一个未来的歌唱家就这样被扼杀了。还有一个孩子长大想当画家,他兴奋地在家里的墙上涂上了绚烂的色彩,父母见到后,恶狠狠地说:“家里几十万的装修被你搞成这样,下次再乱画,看我不打断你的腿。”孩子画家的梦想就此破灭了,最可怕的是,孩子以后再也不敢有梦想了。
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父母要给孩子开放无限的可能性。
当孩子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轻易给孩子答案,因为,你给孩子一个答案,孩子只有一个答案,而且,是一个未必正确的答案。无论答案是否正确,孩子都会被局限在某个有限的范畴。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叫“潜能开发问句”,对孩子跳出“无望”的框架非常有帮助。
如果你想你的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你的孩子问你问题时,你最好不要直接回答他,而是反问他:
“你说呢?”
当他有了一个答案之后,你再问他:
“还有呢?”
当他又说出一个答案时,你再问他: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呢?”
这样,他就会把一个又一个的想法说出来,直到他说“没有了”,你还不要放过他,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假如有的话,是什么呢?”
如果你能经常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对话,孩子的人生就会充满无限的可能,说不定,未来某一天,你真的就是美国总统的父母。谁规定美国总统一定要出生于美国?法律也是会被修改的,说不定某天美国的法律会因为你的孩子而改变,谁知道呢?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