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01
这几年,知识付费势头很猛。
继喜马拉雅、知乎、得到等平台相继成为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主要途径后,现在又有更多的平台趁着市场新风口,加上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赞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为用户带来各式各样的学习体验。
有一年喜马拉雅"知识狂欢节"单天销售额就突破了5000万元,现在各大知识付费平台单课销售过千万已是平常事,人们对知识的焦虑,催生了一个百亿级的知识付费市场。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人们都有了通过学习来让自己成长得更好的意识,就像培根说过的"知识就是力量"。但这也是一个坏的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学习真的有"效果"呢?
好学是件好事,但学习之后有没有效果?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的人上了某财商培训的课程后,无限放大资本杠杆,最后导致破产,甚至自杀;
有的人上了某导师的婚姻课程,就以伴侣不愿成长为由离婚,制造了无数个破碎的家庭;
有的人上了某些管理课程,回到公司就以价值观不同为由与合作伙伴分道扬镳,一家家企业因此而夭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
如果学习的后果是公司破产、家庭破碎、企业夭折……这样的学习真的值得吗?
有的人认为自己通过学习"成长"了,因此接受不了还没有成长的伴侣,这真的是成长吗?
一个人听信了某老师的某种观点后,回去就想改造自己的合作伙伴,当对方不愿意被改造时就以价值观不同为由分道杨镳,这样的学习真的是我们要的吗?
02
中国有句老话:"宁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
当然团长并不是反对离婚,有些婚姻实在过不下去了分开对大家都好,但以我十多年来所接触过的婚姻个案来看,绝大多数本来准备离婚的夫妻,其实都是可以挽救的,下面这对夫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记得在《升级婚姻软件》课程中,有一对正准备离婚的夫妻让我做个案,离婚的原因和现在大多数解体的婚姻差不多——性格不合。
男方抱怨说:
"天啊,我真的是受不了了,回到家像回到军队一样,食不言寝不语,挤牙膏不能直接从中间挤,所有东西一定要放回原位,衣柜里的衣服都是从深到浅从厚到薄依次排开,地上不能有一点灰,反正我做什么都达不到她的要求,永远能被她找出个错处,还能不能过点安生日子了,整天盯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叨叨个不停。"
太太按耐不住了,拿起话筒就说:
"是啊,我就管些小事儿,但也没见你做点什么大事。什么事情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只知道玩,什么都想做,却没一件事情做出个结果,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如果不是我撑起这个家,恐怕全家都要喝西北风了。如果我不管你,有什么事情你自己愿意主动去做?算了,我也管累了,不想管了……"。
我一听就明白了,这就是典型的性格不合。可是,奇怪的是,为什么性格这么不合的人会走到一起呢?于是我问他们,当初对方什么吸引了你呢?
男方说,因为女方细心周到,对他关怀备注,让他感到很温暖。而女方则说,男方幽默大方,总有新鲜的主意,跟他在一起非常开心。
"如果没有对方,你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我继续问。
男方说肯定会一团乱麻,女方说会少了不少乐趣。看到这里,我想各位读者已经明白,两个人之所以会在一起,一定是有理由的,在心理学中叫"互补型"婚姻。
可惜的是,大量的互补型婚姻都是婚姻前相互吸引,而随着生活时间的拉长,原来吸引对方的部分反而变成了排斥的理由。
事物总有两面性,人们总在享受着其中的好处,同时又在对抗着好处所带来的代价。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互补型的夫妻很容易妻离子散。而我的工作就是让他们看到这一点,同时把抱怨变成请求,于是我请太太对丈夫说:
"谢谢你带给我很多生活的乐趣,你的出现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活力,谢谢你!不过你不断变换工作,经济上总是极不稳定,这让我很担心,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能否请你做事情专注一点?"
我请丈夫对太太说:
"谢谢你给了我无微不致的关怀,让我感到温暖,除了我妈,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我这么细心过,谢谢你!不过管得太细了让我感到很压抑,大事我愿意接受你的约束,能否请你在一些小事上放过我?”
双方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当伴侣能给予自己所做的事情一份肯定时,在他们的眼中我都看到了泪花。
在关系中,对方做得好的一面,我们通常认为那是应该的,而对于自己所不能接受的部分,我们总是用抱怨或指责去应对,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彼此越走越远。
如果我们能够给对方做得好的部分一份肯定,同时,对于自己所不能够接受的部分提出请求,善意地与对方商量解决方案,大多数的夫妻都是有希望的。
可惜的是,人们总想去改变对方,要知道,没有爱,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03
什么是成长?成长,指长大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所谓成熟,有智力和身体两个部分。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拖利得认为: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他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所以,成长,是一个智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个胸怀不断扩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接纳的过程。
如果有人因为上了课,学习了新的观点。回家发现伴侣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观点,于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要求对方,如果对方不按自己的方式做,就以对方不成长为由而离婚,这不是成长,仅仅是操控。
孩子教育也一样,如果上了某一个课程,从课程中拿了老师的一个观点,回家就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所学的去做,这样会无形中剥夺孩子的发展可能性,以成长的名誉给孩子戴上了新的枷锁。
企业发展中也是这样,如果因为自己学习了某些管理方法,就以为只有这一种方法是对的,要求自己的合作伙伴按自己说的做,对方不同意就以价值观不同而拆伙。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变成武大郎开店,一个比一个矮。
刘邦打天下时,就因为身边有一帮和他不一样的人,像韩信、萧何、张良,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有不小的缺点,帮他奠定基业的一帮生死兄弟,樊哙、周勃、夏侯婴,也是各有各的习性,只有拥有各种人才的团队才能击败秦国的"铁血军团"。
他敬仰的信陵君亦是如此,虽身为贵族,却能礼贤下士,大字不识的"屠夫",他也能发现其特质之处,并委以重任。反观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却刚愎自用,不容逆耳。导致一个个谋臣良将跑到刘邦阵营,甚至到最后连对他绝对忠诚的范增都不能容。
学习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一种方法,就只用一种方法来要求他人,你的世界不是变得更大了,只会变得更小了。学一种方法,是增加一种方法,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
只有这样,你的学习才会让你的思想蓝图不断增大。条条大路通罗马,凡事有三个以上的选择。
所以成长不是让你用你学到的东西去要求别人,而是打开你的胸怀,让你能接纳和包容更多的人事物。
正如康菲尔德所说的,
“一个人修炼的成果就是日益滋长的包容心,让人更能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在这崭新且辽宽的包容里,才能够觅得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04
那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包容呢?
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学员觉得爸爸是个"酒疯子",动不动就喝酒发酒疯,每一次闹事都要儿女放下手上工作赶回家里解决才算完,反复劝说无效。以前他一直觉得父亲是一个"蛮横无理"的人,无法接受。
上完课程后才发现,原来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动机。他不断问自己,老爸发酒疯的正面动机是什么呢?
他从老爸这个无法理喻的行为背后,看到了老爸那颗孤独的心,因为兄弟姐妹们工作忙,很少回家陪老人家,每次发酒疯后,全家就团圆了。自此之后,他召集兄弟姐妹们开了个会,定下了每周轮流请老爸喝早茶的计划,从此之后,老爸再也没有发过酒疯。
如果我们只看到一个人的行为,有些行为确实很难让人接受。但如果能够从行为后面看到对方的正面动机,你就能用另一种方式去满足这个动机,当他的动机得到满足后,原来你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就不会再有了,自然就可以有更大的包容心。
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成长。
记得耶鲁大学某一任校长在一次演讲中说过,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打开人们对求知欲的大门。所以,衡量一次学习是否有效果,并不是看你大脑里装了多少知识,而要看你的世界是否变得更大了,你的胸怀是不是更宽了,你的关系是不是更亲密了。”
特别是最后一点,因为关系并不是人生的一部分,关系就是生命本身,我们就是在关系中体验到生命的。
所以,请小心你的学习!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