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不同的消费观念,当然,这里引用这则故事,是想说明一个资源运用的道理,中国老太太用的思维模式是"做--拥有--享受",就是说,她先通过努力工作,拥有一笔钱,然后去享受生活。而美国老太太的思维模式是:"享受--做--拥有",她先去享受"做--拥有"然后可以过的生活。这两种方式的优劣,我想不用说也一目了然。
一理通百理明,如果一个人能在做事时先拿到成功后的那份感觉,他的行动力就会完全不一样。
在这里,教练可以运用语言,带领当事人去体验未来成功后的那份感觉,让他把未来的资源拿到现在来使用:
"假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你的企业可以突围而出,你的感觉如何?"
"假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你的企业也可以做得很成功,人们会怎么看你?"
"假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你的企业也可以做得很成功,你觉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十、自身应用模式:
中国有句俗语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突破限制性信念的语言模式里,这也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在心理学里面有这样一个观点: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被说服,除了他自己。在这一模式中,是教练引用当事人自己的信念来攻破他自己的信念,在这种模式里,有点中国武术里面说的"借力打力"的味道。
教练的问话模式是:
"当你继续这样认为的话,生是会好做吗?"
再比如,有人指责另外一个人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这人真没礼貌!"教练可对他说:"当你这样对他说时,你觉得你有礼貌吗?"
十一、隐喻
从修辞学上讲,隐喻是比喻的一种。为什么要用隐喻呢?难言则隐,难直言而喻。
隐喻是NLP教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技巧,其威力也是无边的。当你直接告诉当事人一个观点时,往往会带来抵触,因为他内在有一个限制性的信念,加上他的身体自动防卫系统,直接对当事人的意识说话是没有用的!
隐喻是催眠师经常用的技巧,是一种绕过意识,直接对潜意识说话的方法。具体方法是通过另一载体,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种现象,通过这一载体,让当事人潜意识接受一个指令。
在这个案例里,可以对当事人说:
"是的,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环境中,生意好像是没法做。我们看内陆里的一滴水,距离大海那么远,好像永远也无法到达大海。只是水始终是水,它会渗入大地,或雾化为云,飘过天空,下降为雨,是水,它就一定会到达大海的,不是吗?"
十二、隐含前提假设
前提假设,在逻辑学中就是形成判断的前提要件。按照逻辑来说,判断的成立,前提要件必先成立,否则是假命题,就是错命题。
只有A,才有B,也就是说,A是B出现的必要条件,A就是B的前提假设,如果B出现了,A一定要先成立。在这一语言模式里,我们把A隐藏起来,让当事人不知不觉接受A这一事实,这叫"隐含前提假设"
在这一案例里,我们要把当事人"竞争这么激烈,生意没法做"这一限制性信念打破,就让当事人接受"竞争激烈,生意也可以做"这一事实。什么事情发生必须以这一事实为前提的呢?
那当然很多,比如:
"什么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可以把生意做得很好呢?"
"当你的生意非常成功时,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当你老的时候,你想用什么方法把你做生意的心得分享给后人呢?"
……
十三、挑战
挑战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可以做到的事,其实他是有能力做到时,教练为了当事人有所突破而经常使用的语言模式。
挑战模式就是教练给当事人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后与他协商,然后达成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往往是比当事人认为的高些,而又比教练提出的要求低些。这就是古语说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比如,有个当事人认为,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只能做到每月100万的销售额时,教练可以挑战他:
"为什么不是200万呢?"
"你做些什么才能达到120万呢?"
"如果有可能,你做些什么才可以把销售做到更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