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NLP  >   NLP应用  >    内容

连载:如何在关系中自我疗愈(中)

作者:黄启团|文章出处:智慧行|更新时间:2022-07-14

  前段时间是“525·我爱我”日,这个日子非常有意义,它的起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天我应视频号官方的邀请,和大家做了一场究竟怎么在关系中自我疗愈的直播。

  到底什么才是爱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在关系中疗愈自己?又该怎么疗愈自己呢?文章为连载形式,今天分享中篇,如何在与父母、爱人的关系中疗愈创伤。

  《上篇文章点此阅读》

  03

  如何在与父母的关系中疗愈创伤

  父母是我们第一个最信任的人,因为我们刚出生时要依赖他们长大,不得不听他们的教导,我们很多的信息都来自他们那里,包括我是谁。而我是谁,这个评价,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也叫自我价值。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常被肯定、欣赏、鼓励,我就会觉得我这个人是有价值的。

  也可以说,自我价值就是人生的剧本。

  以名字为例,如果我问你你是谁,你一般都会回答,我叫某某某。但某某某是你吗?在你没叫某某某之前呢?比如说我叫黄启团,如果你问我:你是谁,我说我叫黄启团,可是如果你再问我,你在叫黄启团之前,你是谁呢?

  黄启团只是我的一个标签。再比如养过宠物的朋友,你买了一个小猫、小狗回来,比如说我是广东人,通常为小狗取名为旺财,图个吉利。

  当你为小狗取名为旺财之后,这个小狗是不知道它叫旺财的。但是随着你不断叫它旺财,大概叫了一个礼拜之后,并且特别在喂食的时候叫它,慢慢它就开始意识到,原来旺财就是我。

  这个过程叫做自我认同。我们的人生一步一步就是在不断地建立自我认同。

  再拓展到名字之外的东西。

  假设有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断跟他说:你很棒,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你未来一定成就大事。

  这话说多了,这个孩子就会内化:我很棒,我未来可能会成就大事,我不是一般的人,我是个做大事的人。

  这个过程就跟小狗认同自己叫旺财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叫做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结果就是自我价值。

  有另外一些父母会说自己的孩子:笨蛋,你脑子进水了,怎么这点事都做不好,你未来能做什么事呢?窝囊废。这个孩子听多了之后,也渐渐认同自己就是一个笨蛋,一个脑子进水的人。

  因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很信任的人,当父母不断给孩子认同后,他就开始建立了自己人生的剧本,带着这个剧本演绎他的人生。

  一个不断被父母当年写下:你很棒,你是一个做大事的人的孩子,未来遇到挫折时,就能一笑而过,因为他的内心有一个剧本:我是一个很棒的人,我有能力完成人生的使命。

  我们就是这样在原生家庭中,建立了自我的雏形。有的孩子会认同父母的评价,活成了父母口中的人。但有的孩子会选择叛逆,活成和父母口中相反的样子。

  比如,父母说他笨,他就偏要证明自己是聪明的,于是他发奋读书,努力出人头地。虽然他真的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笨蛋了,但他内心还是已经认同了自己是笨蛋,因为他如果不认同自己是笨蛋,又何须拼命证明呢。

  于是这样的孩子,即便他以后坐拥千万资产,人人敬仰,他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他一生都在证明自己,渴望别人的认可。

  无论认同还是叛逆了那些负面的评价,我们都很难获得幸福,但原生家庭是不能选择的,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们没救了呢?

  当然不是,就像名字可以更改一样。我们也可以自己改变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在和父母的关系中疗愈的办法就是:觉察自己从父母那里接收到了什么,自己一直在试图证明什么。

  你可以把这些特质写下来,比如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然后站在未来十年之后,想象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仿佛那个梦想已经实现了,你用那个时间框架来写下对你的新定义,这个定义写下来之后,把它放在一个醒目的地方,经常看看。你就能给自己重新注入新的评价。

  如果父母还健在的话,可以和他们当面聊聊这件事,比如:“爸爸,我觉得我不是你说的废物,我不认可”。如果你没这个勇气的话,可以用空椅疗法,放张椅子在自己面前,想象爸爸在你面前,用你的内在和他沟通。

  当你做完这些之后,就能够从父母的关系中疗愈自己,改写自己的信念,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04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疗愈创伤

  那我们怎么在亲密关系中自我疗愈呢?

  亲密关系是最长久、最密切的关系,亲密关系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因为在亲密关系中最安全,人们才会呈现出真实的自己,所以,在亲密关系中自我觉察,是一个非常好的疗愈方法。觉察什么呢?就是:别错把需求当成爱。

  先看看什么是需求,比如我讲课,讲了近一个小时,我感到口渴,需要一杯水解渴,水就是需求。我饿了,想吃饭,食物就是我的需求。

  肉体有需求,精神也有,我们对爱、尊重、鼓励、赞美、接纳等都有需求,越是在原生家庭里没有满足到这一需求,我们就越会在亲密关系里希望其得到满足。

  但需求不一定全是这些“正面”的词语,还包括了自我认同的部分,有的时候我们会被和原生家庭有类似气质的人吸引(这一点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可以看我的《亲密关系》一书,开篇就讲得很清楚了)。

  比如,有的人会找和父母完全一样的人,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爸爸家暴妈妈,所以找的老公也有家暴倾向,只因为这种重复会带来安全感,不管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还有的人会找和父母特质完全相反的人进入婚姻,比如爸爸很严厉,就找了一个很会逗自己开心的丈夫,结果婚后又觉得对方不靠谱。

  所以,没有人可以真正满足你的需求!你的父母当年也不能!更严重的是,婚姻中,在你期待对方满足你需求的同时,对方也同样在期待你满足他的需求,当双方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抱怨就不仅仅是抱怨了,还会激发成为战争。

  每个人都想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谁也无法做到永远满足别人的需求!

  各种需要背后包含了太多生命的模式,被吸引时,仅是满足那个曾经相似的需求而已。

  随着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需求无法满足。随着失望的增多,你开始屏蔽了对方真实的模样,放大了对方的缺点,原来的“爱”不仅会荡然无存,而且还会滋生出很多恨来。

  所以,因为需求而结合的婚姻怎么会幸福呢?当你带着需求去寻找婚姻对象时,实际上就是一种索取,这跟爱刚好是背道而驰的。

  什么是爱?爱是一种付出,爱是充满后的溢出,是你很想为某人付出一切的那种感觉。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只有当你找到了那位你心甘情愿给予的人,希望他活得幸福时,那才是真爱。

  一个饥饿的人只会索取,一个心灵富足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就像一个肚子饥饿的人的焦点在寻找食物,一个肚子饱的人自然会分享食物一样。

  所以,错把需求当成爱,那种所谓“爱”的感觉一定不会长久,因为那种所谓的“爱的感觉”只不过是需求被暂时满足后的快感而已。

  可如果我们内心就是饥饿的,原生家庭就是有缺陷的,该怎么在亲密关系中疗愈自己呢?

  和大家讲个故事:

  在林文采老师的课堂上,有位妻子想离婚,老师追问她原因,是不是和丈夫不爱了?是不是丈夫出轨了?是不是……

  都被她一一否认了,她说丈夫对她挺好的,也是个老实人,不会捻三搞四的……而且丈夫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生活也没什么突发意外。

  林老师感到很好奇,那是什么原因非要离婚呢?她说了一个让大家震惊的理由——因为他不给我买蛋糕。

  原来,这位女士从小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她最羡慕的就是别人家小孩生日能吃奶油蛋糕。她那时就暗暗发誓,以后有钱了,每年生日一定要给自己买个大大的奶油蛋糕。

  长大后,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的可以每年过生日时,给自己买蛋糕了,每当这时,她都非常开心,觉得自己是个备受宠爱的公主,在甜蜜中富足。

  婚后,她把买蛋糕的期待放到了老公身上,希望他能满足自己的公主梦。但结婚十四年,他从来没帮买她过一次蛋糕。每次出门的时候答应得好好的,一回家就说“忘了”。

  今年,她早上出门前提醒老公一次,中午又发微信提醒一次,快下班时又提醒一次,但老公回家还是两手空空,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决定离婚!

  林老师也很好奇,不就是买个蛋糕吗?为什么就那么难呢?

  她老公是这么回答的:“其实我从来没忘记过,但我就是不想给她买,我觉得矫情,我自己也是穷人家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哪有这些享受,为什么不买蛋糕就是不爱她呢?我就是不买,不想惯着她的臭毛病!!”

  请各位读者也觉察一下,你是否也有类似的行为,当你对伴侣有一个期待的时候,他没有满足你,于是你抱怨、指责、攻击。

  或者你的伴侣想让你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你能做,可是你偏不做,当然,你有自己不做的理由。

  可是,既然自己爱的人需要,而对于我们来说又不会太为难,我们为什么不为自己爱的人做呢?

  这叫彼此顾念,也是我们走出这个痛苦的方法。

  首先,尝试对伴侣提出请求,记住,是用请求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期待。

  比如“亲爱的,我知道买这个蛋糕对你有点为难,但是,它真的对我很重要,能不能请你稍微满足一下我的虚荣,能不能只是在这一点上纵容我一次呢?”

  如果不是请求而是抱怨甚至指责对方,抱怨只会带来抱怨,指责只会招来指责,攻击也只会引来攻击。

  只有在表达请求,彼此顾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给对方创造爱的体验,让爱充满这段关系。唯有两个愿彼此顾念的人,才能互相温暖。而唯有爱,才是疗愈创伤的最好良方,没有之一。

  明天为您分享,如何在和孩子的关系中疗愈自己的创伤。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相关链接:

连载:如何在关系中自我疗愈(上)

连载:如何在关系中自我疗愈(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