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三、做任何事情都有策略
﹡任何人能做任何事
Neuro-Linquistic Programming 中的 Programming 有人翻译为程式学,有人解为“策略”。以我的简单说法,它是“达到特定结果的特定步骤的组成”。像是绑鞋带、开车上路、或每天能自动准时起床、或一上台讲话就结巴脸红。这些都是策略──有它一定的形成的内在历程(或称策略步骤)──只是它通常是内隐的而不为意识察觉。
策略无所谓好或坏,只是有效或无效的差别,以及人们喜欢或不喜欢它所带来的结果。
策略之所以与程式相提并论是因为,你只要放进那个流程,输入总会稳定地成为可预期的输出。所以 Bandler 说,当你老是做同样的行为,就会得到已经得到的结果。
Bandler 还俏皮的说,人们所能做到的任何一件事,包括疯狂,都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若是有人总是迟到,那么他的程式是那么的完美,让他得以每次都精准地执行出迟到这个结果。所以有些人擅长于失误,他们是成功的失败者。
我从事一段时间的国小教师 NLP 教学效能训练,就常常可以观察到策略的概念在教学上的应用。像是一个学生如果一个国字写错了,老师要他罚写十行。明天来考试,又写错了──而且错的是原来的那种错。这表示著,一、这孩子最早第一次学习时学得很好很牢固(他的内在图像清晰稳定,只是上面的字形不是老师希望他拥有的);二,这老师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教了。
如果学生每天都没带联络簿来校而都被罚站,那只是让师生两人每天纯熟地练习“不带联络簿”和“无效的处罚 / 教导”策略。有位与我一道学习的国小教师,就透过一个简单的引导程序。让一个总是忘了带联络簿的学生此后都会记得带来。(甚至这老师说,有一次不知道是校庆还是什么日子,是不用带联络簿的,这孩子还是带来了。)(这或许提醒了,策略的安装,需要兼顾弹性原则。)
NLP 所发展的策略有哪些呢?我不知道,但也许假以时日,他们那群人可以推出成千上万个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各种人类行为的有效操作模式。
像是 NLP 有一本评价颇高的书 Heart of the Mind( 中译“相信?你能够”,中国生产力中心出版)里头就是各种可以自助 (self-help) 的策略大集合。它会教你如何有效的点菜单的策略、激励动机的策略、英文单字拼字策略、自然瘦身节食策略、回应批评不生气的策略、克服怯场的策略、提升自疗力策略……甚至可以教一个人如何不晕车的策略(换句话说,晕车这个“经验”,是有一定的历程和组织而成的。)这本书的作者是 NLP 界很有生产力,主持训练及著作颇丰的 Andreas 夫妻。
NLP 被称为是模仿卓越的学科,善于发掘卓越成就的形成策略,是 NLP 能不断增添新模式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最早 NLP 就是源自于对几位杰出治疗师的观察模仿而抽离得到的可操作原则。例如,上述不晕车策略是很容易晕车的 Connirae Andreas ,有意识地模仿她那不会晕车的先生 Steve Andreas 在坐车时的内在历程和感官经验而得到的。 英文拼字策略则是发现拼字高手在拼字时均有(内在)影像而发展成的一套可教导可学习的更有效的记忆英文单字的方法。
要能精准地导引出一个卓越行为表现的策略,并不容易。这需要敏锐的感官观察能力(像是注意到眼球移动的线索、声调的变化等),语言引导的能力(知道要问什么及如何问出来),有步骤地安排与验证的程序思维。(这也正符合“神经─语言─程式”三元素)。
而一个高明的 NLP 训练师往往可以做到,既使他不会某项技能,但也能透过程序而模仿得到。
例如,从未射击过同时也不喜欢射击的安东尼 . 罗宾,曾与美国陆军签约一个训练案。藉助两名由陆军拨给他的神射手,他透过观察、访问、导引及模仿模拟之后,建立一套最佳射击策略,而确实有效地提升了射击准确率。(一天半的训练课程,使得以往约七成的通过率提升到全数通过。而评等为最优等级的人数则为以往人数的三倍多。)(引自他的“激发心灵潜力”,中国生产力中心出版,台湾第一本译介的 NLP 书籍。)
模仿卓越,达致成功则是 NLP 吸引企业行销与领导组织领域的一大卖点。(虽然 NLP 所谓的成功仅是“不断发现做好事情的更有效步骤”,但像安东尼罗宾这样跨足于教育训练潜能开发的训练师,一方面让 NLP 被广为周知,一方面也传播出一种, NLP 是心想事成、卓越成功的心灵科技的印象。)
其实,我个人以为,在教育领域,像是学习障碍的课题;以及训练领域,不管是运动员或是心理治疗人员的养成, NLP 的策略与模仿 (Modeling) 都能提供很大的贡献。